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分类模拟10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布卢姆的“影响的焦虑”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反对新批评的形式主义理论
B.反对文学原型说
C.一个诗人促使另一个诗人成长
D.诗的历史是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
A
B
C
D
C
[解析] 布卢姆的“影响的焦虑”的观点认为形式主义是死路,文学原型说是空洞的说教,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历史,前辈杰出诗人对后继者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不得不进行殊死搏斗,从而对“一个诗人促使另一个诗人成长”的传统观念表示怀疑。故本题选C。
2. 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存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是______。
A.关于“文学”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严重束缚了文学理论的创新的能力
B.文艺理论与社会现实,与文艺实践的丰富的联系正在丧失
C.大学的文学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当下文艺发展的新趋势
D.当下的文学理论有脱离实际、拒斥变化的倾向
A
B
C
D
A
[解析] 陶东风在《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一书中指出:“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以各种关于‘文学本质’的元叙事或宏大叙事为特征的、非历史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严重地束缚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自我反思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使之无法随着文艺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的变化保持不断创新的姿态。”因此,A项是“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各项均是问题的表现。
3. 以下关于“文学的自主性”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文学的本质是超功利的审美
B.文学与政治功利主义、经济功利主义、科学功利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C.是当前中国占支配地位的文学观念
D.发端于欧洲的叔本华
A
B
C
D
D
[解析] “文学的自主性”强调文学审美是超功利的,发端于康德的三大批判哲学,而不是叔本华。前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4. 王国维的文学观念受叔本华和康德的影响较大,王氏以下论述主要不是来源于二者的影响的是______。
A.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B.惟美术之特质,贵具体不贵抽象
C.诗歌者,感情的产物也
D.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日景,日情
A
B
C
D
D
[解析] 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情景关系的丰富论述,王氏关于情景的观念应该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观念,叔本华和康德基本上不从这个角度论述文学。前两项分别从游戏、美学角度论述,无疑是来源于康德和叔本华的新观念;C项的“感情”很受中国传统观念的重视,但康德的哲学美学体系也非常重视这一点。
5. 对文学创作提出“应、和、悲、雅、艳”诸项要求的文学理论作品是______。
A.《文心雕龙》
B.《诗品》
C.《文赋》
D.《原诗》
A
B
C
D
C
[解析] 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提出“应、和、悲、雅、艳”诸项要求并给予辩证性的论述。
6. 中世纪基督教文论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艺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后者又为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而上帝的心灵则是自然万物的源泉。”这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定义的哪一种传统学说的改造和发展?______
A.虚构和想象说
B.修辞说
C.模仿说
D.天才说
A
B
C
D
C
[解析] 托马斯·阿奎那的这段话实际上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心灵,而心灵起源于上帝,所以艺术起源于上帝。艺术是对上帝的心灵的再现和模仿。
7.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这句话出自______。
A.柏拉图
B.康德
C.歌德
D.亚里士多德
A
B
C
D
D
[解析]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观点,它区分了文学和历史。
8. 提倡文学应揭示生活的“内在本质”的文论家是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别林斯基
D.雅各布森
A
B
C
D
C
[解析] 提倡文学应揭示生活的“内在本质”,这实际上是现实主义的观点。而选项中只有别林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9. “妙悟说”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思维的重要理论,关于“妙悟”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妙悟”出自佛教典籍《涅槃无名论》
B.首先把这一概念引入文学批评的是中唐的诗僧皎然
C.在持“妙悟说”的论者看来,“悟”包括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
D.“妙悟”把艺术思维与知识积累、理性思维的差别进行了透彻的区分
A
B
C
D
B
[解析] 首先把这一概念引入文学批评的是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其他说法都是正确的。
10. 以下关于“灵感”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灵感在人所从事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出现,但在文学领域最为明显
B.灵感思维,展现的都是形象思维的内容,没有抽象思维的内容
C.灵感思维与西方的“迷狂说”“天才说”相契合
D.灵感思维与中国的“神思”等理论相契合
A
B
C
D
B
[解析] 灵感思维并非全部是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的内容。它隐含着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相统一的思想。
11. 以下关于西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属于形式主义的范畴
B.包括雅各布森的隐喻与转喻理论
C.理论基础是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D.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的“文学再现世界”的理论
A
B
C
D
A
[解析] 结构主义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俄国形式主义,两者都是文本中心,但不存在所属的关系。其他说法都是正确的。
12. 以下不属于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表现的是______。
A.“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具论”文学理论
B.法国喜剧理论的“三一律”
C.利奥塔的“元叙事”与“宏伟叙事”
D.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性别特征的建构主义观点
A
B
C
D
D
[解析] 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假定文学理论具有超历史的永恒的本质;坚信绝对和普遍的真理;设置了以现象和本质为核心的二元对立。前三项都符合这个特征。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性别特征的建构主义观点属于现代主义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否定绝对,是取代本质主义的一个思路。
13. 以下关于“解构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由赛义德首先提出
B.传统的“再现”观和“真理论”的根基动摇了
C.重要的概念是“延异”,视语言和文学作品是意义的延异的游戏
D.由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引申而来
A
B
C
D
A
[解析] 解构主义,也叫后结构主义,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首先提出。其他各项的陈述都是正确的。
14. 中国传统“意境说”的理论来源不包括______。
A.《周易》和魏晋玄学的“意象”理论
B.中唐佛教理论
C.儒家“比兴”理论和唐代的“兴象”理论
D.发端于上古,继承于汉儒,形成于唐代的“诗史”理论
A
B
C
D
D
[解析] “意境说”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前三项的内容。“诗史”理论与“意境说”并行,不是源流关系。
15. 主张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把它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a)的是______。
A.德国的狄德罗
B.德国的鲍姆嘉通
C.德国的莱辛
D.意大利的维柯
A
B
C
D
B
[解析] 德国的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的创始人。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1750年他正式用“埃斯特惕克”(Aesthetica)这一术语,从此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 下列哪篇文章把中国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分为自由派、格律派、象征派?______
A.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B.蒲风《〈五四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C.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D.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
A
B
C
D
A
[解析]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是一篇重要的关于现代文学的文献,在文中首先把中国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分为自由派、格律派、象征派。
17. 四部分类首先见于______。
A.《汉书·艺文志》
B.《隋书·经籍志》
C.《旧唐书·经籍志》
D.《新唐书·艺文志》
A
B
C
D
B
[解析]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其实在西晋就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未用“经史子集”四字,并且顺序也有所不同;首次用“经史子集”来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是《隋书·经籍志》,后世沿用。
18. 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人是______。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扬雄
A
B
C
D
D
[解析]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语出汉朝扬雄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19. 最早提出“美是和谐”说的古希腊思想家是______。
A.毕达哥拉斯
B.赫拉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A
B
C
D
A
[解析] 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美是和谐”的见解,“美是和谐”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
20. 20·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美学思潮,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
A.韦勒克
B.卢卡契
C.克罗齐
D.姚斯
A
B
C
D
D
[解析] 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姚斯和伊瑟尔。
21. 《说文句读》的作者是______。
A.段玉裁
B.朱骏声
C.桂馥
D.王筠
A
B
C
D
D
[解析] 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并称清代说文四大家。其中,段玉裁的著作是《霹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著作是《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著作是《说文解字义证》,而《说文句读》的作者是王筠。
22. 提出“文学性”和“陌生化”的范畴的是______。
A.俄国形式主义
B.新批评
C.意象派
D.黑色幽默
A
B
C
D
A
[解析] 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在《最近的俄罗斯诗歌》中提出“文学性”这个文学本体观念;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
23. 以下不属于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是______。
A.判断力批判
B.历史理性批判
C.纯粹理性批判
D.实践理性批判
A
B
C
D
B
[解析] 康德的三大批判包括:第一部《纯粹理性批判》,即一般所谓哲学或形而上学;第二部《实践理性批判》,即一般所谓伦理学;第三部《判断力批判》前半部分为一般所谓美学,后半部分是目的论。三大批判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24. 韩愈主张“辟佛”的论说文是______。
A.原毁
B.原鬼
C.原道
D.原性
A
B
C
D
C
[解析] 韩愈《原道》提出强烈的排佛论点,并因此触怒迷信佛法的唐宪宗。
25. 被鲁迅先生称为“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的是______。
A.六朝志怪
B.唐代传奇
C.宋代话本
D.明清章回小说
A
B
C
D
B
[解析]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论断。
26. 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作文的理论的清代学者是______。
A.刘大櫆
B.方苞
C.姚鼐
D.孙星衍
A
B
C
D
C
[解析] 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继承方苞的“义法”说和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作文的理论。
27. 下面哪一位词人的创作曾被王国维称为“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______。
A.周邦彦
B.柳永
C.吴文英
D.贺铸
A
B
C
D
A
[解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指出:“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十艮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这里“美成”即周邦彦的字。
28. 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是______。
A.曹丕
B.陆机
C.钟嵘
D.刘勰
A
B
C
D
D
[解析]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9. “性灵说”与“肌理说”的主张者分别是______。
A.严羽 王世贞
B.袁枚 沈德潜
C.袁枚 翁方纲
D.翁方纲 沈德潜
A
B
C
D
C
[解析] 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沈德潜“格调说”、王士祯“神韵说”是清代四大诗歌理论派别。
30. “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其至。”这段话见于______。
A.姜夔《白石诗说》
B.张戒《岁寒堂诗话》
C.严羽《沧浪诗话》
D.叶燮《原诗》
A
B
C
D
C
[解析] 此句出自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31. 以下关于“意境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意象”这个概念比意境出现的早
B.言意关系的讨论是“意境说”的形成条件
C.“意境说”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
D.近代是诗学中意境说形成的时代
A
B
C
D
D
[解析] “意境说”的形成是由唐代的皎然、刘禹锡、司空图等人完成的。王国维吸收西方的理论,融合中国传统的“意境说”和相关文学思想,并继续深化发展,成为集大成者。
32. 范温《潜溪诗眼》对某一种范畴深入地做了讨论,这段话收入《永乐大典》中,后来被钱钟书先生发现,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段话讨论的理论是______。
A.神韵说
B.滋味论
C.韵味论
D.意境论
A
B
C
D
C
[解析] 北宋范温《潜溪诗眼》有一则专门论“韵”,认为“有余意之谓韵”,并把这种“韵”看作是诗歌的“极致”,作为论诗的最高标准。范温认为“韵”是作家作品的特殊审美品格,而“味”则是创作主体特定的审美体验,因“韵”而得的特殊美感就是韵味。在中国古代有关“韵”的论述中,《潜溪诗眼·论韵》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宋范温其人也。”
33. 以下关于“韵味论”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韵”本是指与听觉相关音乐的术语,后来用到文学上
B.“味”本是与味觉相关的概念,后来用到文学上
C.宋代把韵味推崇为一种审美极致
D.韵味的美学特征是情景交融、意与境浑、虚实相兼等,是艺术辩证法的充分体现
A
B
C
D
D
[解析] D项所述是“意境”的美学特征,不是“韵味”的关学特征。“韵味”的特征应该是“有余意”。
34.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命题由______最先提出。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A
B
C
D
B
[解析] “以意逆志”始见于《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知人论世”始见于《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35. 以下不属于接受美学的概念的是______。
A.期待视野
B.召唤结构
C.隐含读者
D.意图谬见
A
B
C
D
D
[解析] “意图谬见”是新批评派的理论家维姆萨特的主要观点。其他概念都是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
36. 英美新批评的重要理论词汇不包括______。
A.含混
B.张力
C.悖论
D.讽刺
A
B
C
D
D
[解析] 英美新批评的重要理论词汇有六个,即含混、张力、悖论、反讽、隐喻和细读法,因此ABC三项是正确的,D项不属于英美新批评的重要理论词汇。
37. 在“阐释循环”这个命题上未做出过重要理论贡献的是______。
A.伏尔泰
B.施莱尔马赫
C.海德格尔
D.索绪尔
A
B
C
D
D
[解析] 伏尔泰、施莱尔马赫和海德格尔都对“阐释循环”做出过论述,而索绪尔则没有。
38. 对伊瑟尔的“隐含读者”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
B.“隐含读者”对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展开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C.“隐含读者”已经成为作品结构中的重要成分
D.“隐含作者”是第二个作者,是作者自言自语时的聆听对象
A
B
C
D
B
[解析] “阅读期待”对于阅读活动的展开方向具有指导意义,而“隐含读者”则没有这个作用。“隐含读者”解释的是在创作者与文本的关系中,接受者对文本创作的参与,但这种参与是虚拟性的,不能直接指导读者的阅读方向。
39. 对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中提出的“透视主义”的解说错误的是______。
A.把诗和其他文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变化着
B.反对将文学整体视为封闭系统
C.反对将单一的作品视为一个独特的事件
D.文学批评始于整体研究,归结为对单独文学作品的独特性研究
A
B
C
D
D
[解析] “透视主义”认为文学批评始于对单独文学作品的独特性的研究,但最终要通过比较的方式回到整体性和贯通性上来,这样才能把握文学的一般理论,使文学研究回到科学轨道上来。
40. 黑格尔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出发,把艺术史阐释成精神史,并划分出三种艺术类型,不包括______。
A.象征型
B.古典型
C.现实型
D.浪漫型
A
B
C
D
C
[解析] 在黑格尔的艺术类型中,不存在“现实型”这个说法。其他选项的表述正是黑格尔指出的艺术三型。
41.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认为文艺学包括三个部分,它们是______。
A.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
B.文学学 文学批评 文学史
C.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史 文学史
D.文学批评 文学鉴赏 文学消费
A
B
C
D
A
[解析]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认为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部分。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文学理论提供大量具体的成果,而文学理论则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并提供概念。
42. 以下哪一条不是罗兰·巴特论证他的“作者之死”理论的论据?______
A.现代语言学说明文本中发言的不是作者,而是言语活动本身
B.在现代文本中,作者主体性丧失了,作者只是一个书写工具
C.读者的诞生预示作者的死亡
D.文本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
A
B
C
D
D
[解析] ABC三项正是罗兰·巴特论证他的“作者之死”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选项D是该理论的内涵,并非论证的论据。
43. 以下关于“互文性理论”说法有误的是______。
A.最早由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提出
B.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C.这一理论得到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普遍重视
D.美国耶鲁学派的保罗·德曼和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使“互文性理论”更为成熟
A
B
C
D
A
[解析] “互文性理论”最先由法国的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罗兰·巴特也是法国人,但是他只是发展了这一理论,用来论证他的“作者之死”的理论,而不是首倡者。其他说法都是正确的。
44. “文化霸权”最先是由______提出的。
A.布迪厄
B.葛兰西
C.阿多诺
D.威廉斯
A
B
C
D
B
[解析] “文化霸权”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概念,最早由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布迪厄、阿多诺、威廉斯都是探讨文化理论的著名批评家,他们受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
45. 首先把“意识形态”概念从抽象思想体系向日常体验和话语实践层面转化的思想家是______。
A.葛兰西
B.阿尔都塞
C.威廉斯
D.马克思
A
B
C
D
A
[解析] 首先把“意识形态”概念从抽象思想体系向日常体验和话语实践层面转化的思想家是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阿尔都塞和威廉斯都继承了这个学术趋向。
46. 文化批评名著《单向度的人》的作者是______。
A.阿尔都塞
B.马尔库塞
C.葛兰西
D.阿多诺
A
B
C
D
B
[解析] 马尔库塞是《单向度的人》的作者,这是一本法兰克福学派的名著,详细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和文学特征。
47. 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来说,“诗无达诂”是由______首先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刘勰
D.钟嵘
A
B
C
D
B
[解析]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精华》最先出现“诗无达诂”的说法。
48. 以下对艾略特的“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阐释错误的是______。
A.诗人不可能脱离传统
B.传统处于不断生成、变化、调整之中
C.诗人的创作不是表现个性,诗人的心灵在创作中只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D.将文学批评的视线从诗转移到诗人上
A
B
C
D
D
[解析] 艾略特的“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将文学批评的视线从诗人转移到诗上,诗具有了客观意义。其他各项的阐释是符合艾略特的理论的内涵的。
49. 中国古代有一种批评方式是把不同学术门类平行地进行对应和类比,认为在学问、禅法、诗画之间有风格上的沟通关系,根据你对这些门类的理解和认识,选出以下四项中在风格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______。
A.王维的画
B.杜甫的诗
C.王弼的玄学
D.惠能的禅法
A
B
C
D
B
[解析] 王维的画、王弼的玄学、惠能的禅法分别可对应南宗画、南学、南宗禅,风格主简约,重神韵,与此相对应的诗歌类型应该是神韵诗,即王维的诗和王士祯的诗歌理论。杜甫的诗则主实,风格博大,与北学(如汉代儒学)、北宗禅和北宗画(李思训父子的山水画)的艺术精神一致。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