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______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 ______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 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背诵优秀诗文______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______万字以上。
6.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______、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______。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7.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8.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______与______。
10. 按评价执行的时间的不同,语文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3.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4. 简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1)自学法;(2)讲授法;(3)谈话法;(4)朗读法;(5)讨论法;(6)练习法。
5.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
(1)按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分类,教学评价分为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
(2)按评价参照物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部差异评价;
(3)按评价执行时间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初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4)按评价对象的参与情况,教学评价分为自主评价和他人评价;
(5)按评价采用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6.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1)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
(2)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7. 如何认识并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要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8. 简述语文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的作用。
(1)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学生既有静态的听,又有动态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
(3)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
9. 简述语文教学方法中的讨论法的优点。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了独立学习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论辩能力。
10. 简述语文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的运用要点。
谈话法的运用要点有以下几点。
(1)要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什么,提问谁,要准备充分。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
(2)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度是谈话法运用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提出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问题应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齐声回答。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应答的时间。
(3)要善于引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参加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觉地回答问题。
(4)要及时鼓励。对谈话中回答得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鼓励。结束谈话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