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示例评析(本题15分)
1.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优点:上述片段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片段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段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老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和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四、古诗词鉴赏(共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 诗人如何从外貌和声音两方面描写鹧鸪的形象的?
【举例一】从外貌和声音两方面来捕写鹧鸪。首联描写鹧鸪的外貌和气质,“锦翼齐”写鹧鸪的羽色斑斓醒目整齐,突出它外形美丽;“品流应得近山鸡”,用它与山鸡的比较,突出它的气质高雅。颔联、颈联写鹧鸪的声音,颔联直接描写畏雨怕寒的鹧鸪愁苦悲啼,啼声哀怨凄切;颈联用羁旅游子闻声泪湿襟袖,红粉佳人才唱而低首蹙眉侧面烘托鹧鸪声的凄恻、哀怨。
【举例二】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来描写鹧鸪。首联、颔联正面描写鹧鸪的外貌、气质和声音。“锦翼齐”写鹧鸪的羽色斑斓醒目整齐,突出它外形美丽;“品流应得近山鸡”,用它与山鸡的比较,突出它的气质高雅。颔联直接描写畏雨怕寒的鹧鸪愁苦悲啼,啼声哀怨凄切。颈联侧面描写鹧鸪的声音。用羁旅游子闻声泪湿襟袖,红粉佳人才唱而低首蹙眉侧面烘托鹧鸪声的凄恻、哀怨。
2.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写群群鹧鸪在浩瀚的江面上低回飞鸣,夕阳西下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实际上暗写游子羁旅他乡却不知何时能返回故乡。表达了诗人深重的羁旅乡思之愁,连鹧鸪也不如的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