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误判断题1.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对 错
A
[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行动研究,亦称为“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适应和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深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2. 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对 错
B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3.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对 错
A
[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4.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所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
对 错
B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5. 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对 错
B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但教学不应只着眼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而“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教学可以而且应该促进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8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他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他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
甲、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1)甲是多血质,乙是黏液质;
(2)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区别对待;①对甲同学要多安排任务或对甲同学从严要求;②对乙同学多安排需要耐心的任务或对乙同学更多的鼓励、提高效率。
七、教案设计题(15分)
1. 学校统一部署全校各班举办一次“感悟爱”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果你是某班新任班主任,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主题班会的简明教案。
要求:
(1)符合规范,语言流畅;
(2)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3)字数:800~1000字。
【参考设计】
主题班会《感悟爱》教案设计
【活动过程】
屏幕显示主题班会:《感悟爱》
导入:
师: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也许是太多的爱迟钝了你的神经末梢,使你变得麻木、使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许你会问“爱在何方”?(屏幕出示)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孟郊一起去寻找爱的踪迹吧!
【设计意图】
利用作家毕淑敏通俗易懂的名言导人,使学生明白爱的重要,不懂爱的后果。
屏幕出示:“爱在何方?”把问号打在学生心里,引起注意。
环节一:唤醒爱
【活动过程】
一、唤醒爱
学生齐唱《游子吟》,屏幕出示字幕。
【设计意图】
让学生齐唱熟知的古诗《游子吟》,唤醒学生的“爱”。
环节二:感悟爱
【活动过程】
二、感悟爱
师:让我们听听演讲大师邹越的激情演讲!同学们,现在请走到家人身边去,跟随邹越老师互动,大胆地去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吧!(孩子与父母互动)
(播放视频《让生命充满爱之爱父母》)
师:声情并茂总结:
爱是父亲无声的赞许,又是暴跳如雷的斥责;
爱是母亲温柔的话语,又是不厌其烦的唠叨:
爱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又是句句暖心的鼓励;
爱是同学善意的提醒,又是不图回报的帮助;
爱是一丝微笑,爱是一声问候。
爱无所不在!
1.学生反思自己
朱自清在《背影》里曾写到“我暗自笑父亲的迂,现在想来,那时真是自作聪明”,这句话表明了对父爱的自责,名人尚且如此,同学们,你可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请你谈谈平时的表现或者此时此刻的感受。(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表白:
学生1:爱在父亲的打骂中:
学生2:爱在母亲的唠叨里;
学生3:爱在老师的批评中;
……
2.欣赏歌曲《鲁冰花》:屏幕出示歌词
3.学生自编自演小品:《让爱住校园》
师小结过渡:
为什么,父亲不再高大?母亲不再美丽?老师不再渊博?
为什么,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为什么,失去了才懂得: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师爱如泉,友爱如金……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邹越老师的演讲,触动孩子的心灵,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通过教师诗一般的总结.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无数个有关爱的回响!
学生反思自己,使学生明白爱的博大,让学生懂得珍惜爱。
通过学生的表白,让学生感到:只要用心领悟,爱无所不在!
让学生理解母爱的无私!
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关爱!
环节三:回报爱
【活动过程】
三、回报爱
1.女生配乐朗诵:冰心《致词》
2.在爱心卡上为爱你的人写一首“小诗”:(音乐响起)
爱似
我愿是
为您
让您
学生在《懂你》的音乐声中写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小诗。
3.学生上台朗诵小诗,并亲手送给家人。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诗歌的语言,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回报父母给予的爱。
屏幕显示图片加油!
环节四:奉献爱
【活动过程】
四、奉献爱
1.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今天11月24日恰是感恩节,你能说说“感恩节”的来历吗?
2.讲感恩故事:从父母、教师、同学等方面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恩故事。
3.全班学生齐唱《感恩的心》。(边唱边做手语操)
4.把爱化为无言的行动:观看视频《妈妈洗脚》。
教师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总是抱怨,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你会感悟到:其实爱就在你身边,就让我们把幸福记在心间,去奉献你的爱吧!今天是感恩节,你应该为爱你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们能做到吗?如果能做到的话,那么就回家付诸于行动吧!
宣布主题班会结束:音乐《回家》响起,屏幕显示:“父母在黑夜里为你开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
【设计意图】
从身边的真人真事中,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让学生深刻明白博爱的意义。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把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这样才真正达到本次班会的教育目的。
在乐曲声中结束本次主题班会。屏幕显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