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对 错
A
[解析]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2.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所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
对 错
B
[解析]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3. 教师职业化就是要获得教师资格证。
对 错
B
[解析] 教师职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可以说获得教师资格证只是教师职业化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并非教师职业化的全部。
4. 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对 错
B
[解析]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5. 高原期即高原现象,指在动作技能形成,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
对 错
A
[解析] 高原现象就是练习的进度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小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6.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问题障碍的学生,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对 错
B
[解析]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不仅仅可以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还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故正常的学生也需要诊断性评价。
7.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等说法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
对 错
B
[解析] 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是对注意广度的形容。
8. 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对 错
B
[解析]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9. 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对 错
A
[解析]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