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论述题1. 测量包括哪些层次?并论述之。
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四个不同的测量层次。
(1) 定类测量是根据属性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可用数字来表示,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类别,但数字不能用于计算,仅用于区分不同的类别。
(2) 定序测量不仅对属性进行分类,而且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标记属性强度的数字之间可以比较大小、高低或先后,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个距离并不等于所测属性强度的间距。
(3) 定距测量是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标记属性强度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其间距等于属性强度的间距,但数字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属性强度的关系。
(4) 定比测量是在确定了间距数字后,通过确定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将属性强度问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问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
2. 试述实验法与访谈、观察等方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实验法与观察法、访谈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它通过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及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 人为设定观察情境。实验法要求对研究对象实施某种干预,使其处于不同于先前的状态,在受到干预了的非自然环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人为地使研究对象的一些条件发生变化,使另一些条件不发生变化;使一些现象得以发生,同时控制一些现象不发生,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到一些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社会过程和现象。由于实验环境是研究者人为设定的,所以尽管很多社会现象在技术上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但受到伦理和社会后果的制约,一些社会现象却不能进行实验研究,如贪污、毒品、贩卖人口、色情、暴力等。
(2) 直接建立研究结论。实验法通过控制外部变量,直接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并以实验的方式检验这种假设是否成立。由于社会现象问的因果联系是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要完全地排除潜在的变量的影响,准确建立起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相当困难的。许多过去被认定的因果联系,往往受到新发现变量的解释力挑战,因此,实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新解释变量的过程,研究者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实验设计使研究结论准确。
(3) 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实验人员往往对实验结果有所期待,这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①实验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与假设不一致的现象,从而造成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②实验人员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