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2分)1. 材料:
初三学生赵英本来是个热爱集体活动的孩子,不过学习成绩一般。其父母因为孩子还有半年多就要中考,强令孩子不要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赵英在家长的影响下,也渐渐对集体活动失去了兴趣,而学习上依然没有什么进步。
从此,不管在赵英身上出现什么问题,李老师都不再与家长联系,即使赵英的家长主动打电话请李老师家访,李老师也借口忙而不去,并在电话里对赵英的父亲说,赵英现在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问题造成的,当老师的没有责任。赵英家长与李老师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问题: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要点]
(1)材料中的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的相关要求。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因为家长的错误做法就对学生不管不顾,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家长,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②教师未能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上,能够尊重家长。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不能因为家长的不合作就不再与家长联系,甚至采取排斥的态度。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做到关爱学生,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其次做到为人师表,主动采取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态度,谦虚和蔼、尊重理解地与家长面谈。在家长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家长应共同商讨促进赵英各方面发展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2. 材料:
某学校老师想在班里开展一次特长展示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何一项特长。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梨皮又薄又长。”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们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
[答案要点]
(1)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材料中教师的行为看似在让学生展示“削梨”,其实是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材料中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独特性,并将其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这样就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根据《故宫》片段回答问题: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故宫里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门、太和殿等,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传统的儒家理念。
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名字也和儒家经典《易经》有关。《易经》说,“乾”象征“天”,代表“男”;“坤”象征“地”,代表“女”;中间的“泰”意为“平安、畅通”,整个意思即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关系和谐,再加上“清正”“宁静”,把一个皇宫生活想象得异常美丽。
故宫里的颜色也有深奥的寓意。故宫多用黄色琉璃瓦,室内的颜色也多为黄色,乾清宫的布置尤其突出。这种用法来源于古代经典《尚书》中的五行说。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变化不定。“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皇帝也是万民之本,所以皇宫多用黄色。
问题:3. “紫”代表什么?“禁”代表什么?
[答案要点]
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
4. “紫禁城”的含义指什么?
[答案要点]
因为天上恒星中的三垣,紫禁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诩为天子。“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所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春天里的蒲公英,虽然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但它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它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如果所有的蒲公英都停在自己的脚下,便不会有这五彩斑斓的世界。植物如此,人也是一样。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少于1000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向往远方
有了远方,就有人的向往;有了向往,就有希望。
远方,总是那么的神秘而诱人。远方的诱惑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那风光美景,悠久的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蒲公英虽小,却愿意放弃脚下的安逸,随风飘向远方,只为探寻生命。它可能遇到水泥地,可能遇到河流、沙漠,但是它还是义无反顾。如果它留下,如果所有的蒲公英都不敢飞行,那么所有的蒲公英就只能永远困在脚下那片小小的土地上。同样的,人也是一样。我们常说,中国人安土重迁,眷恋故土。其实哪里的人不是这样呢,但是,也总是有那么多的人,他们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把自己生命的道路走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丰富。
每个人都有苦闷压抑的时候,但这时候仍能想着远方,能带着对于未来的未知,勇敢地踏上远方的征程,开始对人类发展史的新探索,这就是对远方的向往。人类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人类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甚至登上月球,这些都是为了看得更多,知道得更多。这一切也是因为对远方的向往,所以人类才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因此,远方带领了人类的脚步。
远方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寄托。当人们被自然灾害逼得无法生存的时候,他们会望向天空,希望有神来搭救他们。因为远处的无尽天空,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没有绝望,是远方的期盼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勇气。最后,一定是他们心中的希望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对远方的向往使哥白尼看得更远,提出了日心说,撼动了封建教会统治人类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对远方的向往使哥伦布开始了海上旅程,发现了新大陆,使生活在狭窄空间的人类知道,世界很大,我们所见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对远方的向往使中国相继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旅程,圆了千年的飞天梦……因为远方的诱惑,人类做出了很多假设,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我们已经将它们一一变成了现实。正是因为有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才不再只停留在过去,才能摆脱过去对我们的束缚。
教师是学生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在教师这里,学生第一次知道远方,第一次对远方充满憧憬。所以,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懂得,当遇上困难时,请不要绝望,请想象远方,远处会有更美的风景。当我们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对远方充满向往,并告诉他们远方很美,值得用一生去探索、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