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设计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分别为中文与社会,为数学与科学,为英语,为音乐,为体育,为美术。)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 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刻画了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
2.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
③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从它的成长过程中领悟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理想。
3.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教学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切入点,在读中感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实现自身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4. 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用“m”表示“米”,感知“米”有多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理解1米=100厘米,提升自己的估测及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得到提升,并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兴趣。
5.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与实际测量活动,认识“米”,知道“m”用来表示“米”,感知米的实际表象。
教学难点:通过测量活动,理解1米=100厘米;在测量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
6.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将全班同学以5—6人为1个小组,开展小组研讨活动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厘米尺与米尺。
比赛活动:教师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用厘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导出新课:量短的物体用厘米尺就可以了,如果是长的物体就要用米尺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二、经历过程,获得新知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感受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个小组发一条1米长的绳子,感受1米的长度。
3.想一想,量一量,身体中的1米。(如将手臂伸开是多长?几个脚印是1米?等等)
4.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米”。
总结: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适合用米,米用“m”表示。
(二)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1.请同学估测1厘米的长度,再估测1米的长度,1厘米与1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2.测量活动:两名同学拉直1米长的绳子,其他同学用厘米尺测量,你发现了什么?(20厘米+20厘米+20厘米+20厘米+20厘米=100厘米=1米)
教师总结:1米=100厘米
三、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测量活动:量一量2米有多长?3米有多长?
思考:2米=( )厘米,( )厘米=3米。
四、总结本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回家量一量家中的家具有多长。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7. 简述小学阶段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利用联想记忆、谐音记忆和利用卡片进行记忆。
首先,联想记忆是因为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把单词联想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能帮助学生记忆。如eye把两个e想象成两只眼睛,把y想象成鼻子。
其次,谐音记忆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记住单词,例如pest是害虫,一想到害虫我们都想到“拍死它”,这个谐音和单词的读音很像。
最后,卡片记忆法就是将单词整理写在卡片上,可供随时翻阅并加以记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并易于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随用。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课余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及时巩吲。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建议学生在刚学完单词之后多记忆,以免遗忘。
8.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read, write and memorize the words: ice cream, hamburger, tea, sandwich, salad.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use the words to order food in a restaurant. Through the activities and games,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an be improved.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ge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healthy eating style, and know the eating custom in Eastern country.
9.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两个巩固练习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活动
①Guessing game
Prepare some cards of food, and then use some words to describe them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food, and find them in the cards and then pas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After pasting them on the blackboard, teacher shows them the right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
T: The first one is Chinese food. We often eat it with the vegetables and meat. What's this? You, please. Ok, he chooses the rice card. Please paste it on the blackboard. Everybody look at the PPT. The answer is rice! You are right.
After pasting all the cards on the blackboard, ask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then read the words at random, and after saying it for the first time, ask some of them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to show the right order to the students.
T: Listen to me carefully, hamburger, sandwich, tea, rice, cake. Ok, who can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show me the right order? Ok, you please.
T: Right, let's have a check. The order is: hamburger, sandwich, tea, rice, cake.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猜谜游戏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同时也起到了巩固作用。
②Role-play
Write the foods and drinks on a paper, and use it as a menu. Teacher acts as the waiter, students act as the guest. Teacher makes dialogue with students.
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S: I'd like a sandwich.
After making the dialogue with the students, ask them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with their partner, and then ask some of them to show it to the class.
【设计意图】设计情景表演的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0.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歌曲《娃哈哈》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将旋律记住。
11. 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维吾尔族热情欢快的音乐风格,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其他少数民族的包容的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聆听和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把握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感受歌曲中朝气蓬勃、欢快的气氛。
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信、完整地演唱《娃哈哈》,学习两个舞蹈动作——翻手腕、托帽手。
12.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导入环节
一、组织教学:播放新疆音乐,学生随音乐边做动作边走进教室。
二、体验新疆民族风情
师: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之后看看谁能告诉大家那个地方是哪里?(播放新疆民族风情的视频)你们真棒!对!是新疆。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居住着56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人民,最有代表性的土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你们都能记住。他们的舞蹈非常好看,音乐也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吧。
三、播放歌曲《娃哈哈》,教师展示舞蹈动作。
四、揭示课题
师:新疆的舞蹈非常美,而且这首歌曲也非常好听,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娃哈哈》)
【设计意图】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播放新疆音乐,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融入到新疆音乐的氛围中,在音乐的氛围中观看新疆的民族风情,顺势引导学生边听歌曲《娃哈哈》边看老师表演舞蹈,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好奇、好动、好模仿,很容易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跨越式跳高是跳高过杆技术中最早采用和最简易的一种。从侧面直线助跑,用离杆远的一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先越过横杆后内旋下压,两臂稍后摆,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同时上体前倾并向横杆方向扭转,接着起跳腿高抬外旋,完成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着地。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3. 简要说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起跳腿和摆动腿,双腿依次过杆。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14. 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跨越式跳高,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跨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法,通过学习,85%的学生能采用规范跨越式跳高技术跳过一定高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以及对同伴练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通过练习手段的变换,较好地把跨越式跳高融人游戏中,激发练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对跨越式跳高技术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运动兴趣;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体验学会技能时的喜悦。
15. 对授课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①首先,请同学们轮流传阅一下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分解图,接着教师给大家做动作示范。示范动作时,请同学们认真看教师助跑的方向和腾空过杆时的空中动作。
②跨越式跳高的辅助性练习。
教师示范并提出要求,介绍辅助练习的方法。同学们5人一组自主结合进行跨越式跳高的辅助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帮助、相互指导。
A.原地单、双脚交叉跳。
模仿两腿依次过杆的练习,此时的杆用橡皮筋代替,同时要注意橡皮筋要低。
B.原地左右练习跨越竹竿。
③学习过杆动作。
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5人一组自主结合进行过杆动作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在练习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过杆才能做到臀部不坐杆。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④完整动作的练习。
教师示范,请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自主分组练习。
⑤学生分成六组,进行无杆练习,但此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要高,同时保证动作的质量,同学之间相互纠错,小组代表向老师汇报小组内的主要问题。
⑥巩固提高。
通过“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巩固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自主分组,尝试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部分同学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游戏。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6. 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水墨画将墨色分为焦墨、淡墨、浓墨、重墨、轻墨。
用笔由于含水量的不同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17. 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练习法。
本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师通过示范法更加直观地把方法示范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运用练习法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讲述法则是贯穿在整堂课程之中,用语言传授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8. 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
新授环节:
活动一:角色转换,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西游记》片段,设问:师徒四人,最想饰演哪个角色?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以“齐天大圣”最多。
教师顺势提问:还能为孙悟空想出更多的招式吗?
教师用毛笔作画展示并引出课题——水墨动物。
活动二:赏析作品,发散思维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握笔姿势,随机播放音乐,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毛笔表现出来。
学生尝试跟随节奏作画。
②教师继续提问:观察完成的作品,说一说宣纸上的笔触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墨色不一、笔触粗细不一。
活动三:名作赏析
教师展示齐白石的作品《群虾》,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大师是怎样用笔墨表现中国画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性的由粗渐细。
活动四:示范讲解,拓展提高
教师示范水墨猴子的画法:
①用铅笔在宣纸上画出草图。
②先画出头顶、颊、耳,再画出左上臂。然后以侧锋画出右臂与手背部,再用淡墨大笔触呈弓形运笔抹出背部。
③画出尾巴,墨线勾出猴的脸部表情及耳部,以焦墨点出手指甲与足趾甲。
④以淡花青色勒脸,以淡赭石染出猴身、猴脸、猴耳。
活动五:布置任务,巩固新知
①教师布置任务:画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出主要特征。
作画要求:
a.巧妙运用中锋、侧锋,墨色要有浓淡变化。
b.适当添画背景,构图完整。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发现共性问题,并进行讲解。
③学生积极分享自己作品的创作思想,同学之间交流评议,从形态、线条、墨色等方面补充、评价。
④教师从用笔、用墨、作品氛围等方面总结评议,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活动六:感悟体验,课后延伸
①教师播放一段水墨画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水墨画的独有魅力。
②布置作业:请选择其他你喜欢的动物,用学到的水墨技法来创作,我们将选择优秀的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