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共24分)1. 在德国有一个留学生,乘地铁时发现无人检票,只是偶尔抽查。一次乘地铁时他没有买票也没人管,顺利乘车。在侥幸心理驱动下,他经常逃票,只是偶尔被查到。该学生在校成绩优秀,毕业后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录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的人,自己成绩优异为什么不被录用?在他的一再追问下,对方失望地说:由于您有乘地铁没有买票的不良信用记录,我们不能录用缺乏诚信的人。
问题: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伦理学的相关知识,简述诚信对人存在的重要性。
(1)诚信的含义:即诚实守信。①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②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说话算数,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2)诚信的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②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⑤诚实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重信守诺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3)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恪守信用。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
②正确理解诚信原则,按照诚信原则的要求去做。
③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④实事求是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说谎,不欺骗他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⑤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如不说谎,不欺骗他人;学习上做到考试不舞弊,不抄袭他人作业等。
看图回答问题。

2. 给漫画取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保护盾》。
理由: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知法、学法、用法。
3. 指出该漫画可以用于思想品德课哪些课程内容的教学?
可以用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保护自我》中“身边的侵害与保护”和“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些内容的教学。也可以用于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和“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些内容的教学。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6分)1. 请根据所给出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活动建议,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
课程内容 | 活动建议 |
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2.4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对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 |
要求: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对此部分课程内容做一个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分为五个步骤(情境导入激兴趣→精心设问启思维→自主学习→情境体验→巩固提升强能力)来进行。
[参考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新闻。
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用惨重的损失告诉我们什么?
归纳:“三鹿奶粉事件”用惨重的损失告诉我们,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责任,人一旦缺少责任感,真善美将离我们远去,代之而来的假恶丑将使我们的生命得不到保证,社会将难以维系,人类将面临生存的挑战。
(过渡句)每个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责任
播放动画:少年踢球砸坏别人家玻璃,应该谁来赔?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
(2)该少年的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决定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总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归纳和点评):对于前两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因为他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少年的爸爸也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因为他是监护人,为孩子支付赔款是父亲的责任。
对于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有赞成、反对两派意见。
教师:赞同家长的做法,家长的用意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过渡句)请大家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想一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责任的增多,我们懂得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呢?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并填写在表格中。
|
应该做的事
|
不应该做的事
|
在家里
|
|
|
在学校
|
|
|
在社会
|
|
|
在交往
|
|
|
学生自主讨论并全班交流,得出责任包括两层含义: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
(2)责任是一个人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二、责任的来源
教师: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这种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责任的来源,请补充下面的表格:责任来自哪里?
责任
|
来源
|
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
|
|
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
|
|
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
|
|
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
|
|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归纳:
责任
|
来源
|
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
|
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
|
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
|
法律规定、公民身份、分配的任务
|
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
|
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职业的要求、上级的任命
|
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
|
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
教师:从以上关于责任的来源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责任来源于多个方面。
请同学们再列举其他人的责任来源,如教师、军人等。
总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特定的责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
小活动:角色扮演
准备五张小纸片,写下自己所扮演的五个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邻居”“姐妹(兄弟)”“乘客”等。
(1)组内交流,每个角色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
(2)把自己最想放弃的角色扔到小组中间,并说出放弃的理由。依次扔掉第二、第三个角色,说出扔掉这些角色时的感受。
(3)说说自己最珍惜的角色及其理由。
在活动中思考下列问题:
(1)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的角色是否相同,承担的责任有无变化?为什么?
(2)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因角色的变化,其承担的责任有无变化?
总结: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角色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中学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负责任的心态,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环节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责任的含义、来源;明白了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并表现在方方面面;懂得了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都会造成一定后果,每一个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