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对 错
B
[解析]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本题判断错误。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中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故本题判断错误。
3. 人的自由其实不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对 错
A
[解析] 自由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完全摆脱束缚,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人可以摆脱和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但不能克服所有条件的限制,人的自由总要受条件的限制,必然是人的自由的最根本的限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知,人的自由其实不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故本题判断正确。
4. 在历史观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 错
A
[解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故本题判断正确。
5. 现实表明,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对 错
B
[解析]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只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并非是决定作用。故本题判断错误。
6. 任免和聘用干部所用的公文种类是通告。
对 错
B
[解析] 任免和聘用干部所用的公文种类是通知而非通告。故本题判断错误。
7. 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无效的。
对 错
A
[解析] 法律法规一旦产生都是要公布的,未经公布的法律法规无效。故本题判断正确。
8. 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对 错
A
[解析] 《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故本题判断正确。
9. 逮捕证有法律效力,所以逮捕证是法。
对 错
B
[解析] 逮捕证是针列具体人而制作的,属于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不是法。故本题判断错误。
10.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对 错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故本题判断正确。
四、公文改错题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开发布天气预报有关问题的指示
中国气象局,
你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发布公众天气预报归口管理的报告(国气发(2010年)13号)收悉。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函复如下:请执行
一、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更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电话等手段向社会散布天气预报和灾害性警报,一定要利用气象部门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
二〇一三年七月一日
国务院办公厅
1.标题文种错误。首先根据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即“国务院办公厅”与“中国气象局”为不相隶属的两个机关。再根据正文中的过渡用语“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函复如下”可知,本文应选用“复函”这一文种。
2.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中国气象局,”应改为“中国气象局:”。“函复如下:请执行”应改为“函复如下,请执行:”。
3.正文中用语不当。“你中国气象局”应改为“你局”。“散布天气预报”应改为“发布天气预报”。
4.文中发文字号的写法有误。“(国气发(2010年)13号)”应改为“(国气发[2010]13号)”。
5.成文日期书写错误。应为“2013年7月1日”。
6.制发机关与成文日期的位置颠倒。
7.缺少发文机关印章。
五、作文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材料:清康熙年间,某书生见一人买《吕氏春秋》时掉下一文钱,便用脚踏住,待买书人走后,俯身将钱捡走。这一举动刚好被江苏巡抚汤默庵看到。汤不动声色地问了书生姓名后含笑而去。后来,那书生通过吏部考试,被委派到江苏常熟任县尉。还没等他上任,汤默庵便将其挂牌免职。当时秀才贪钱,一旦当了地方官,有了权,那还能不营私舞弊?不如早早免去官职,免得百姓遭殃。
[例文] 以德为先纳人才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毛泽东同志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邓小平同志强调干部队伍“首先是要革命化”,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的德。由此可见,“以德为先”始终是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原则和根本标准。
以德为先首观生活作风。清康熙年间,书生见买书人掉钱不加以提醒,反而用脚踏住,待人离开后,将钱据为己有。江苏巡抚见到此举后,记住书生姓名,日后将通过考试的书生挂牌免职。可见我国对官员生活作风的重视由来已久。作风朴实才能工作务实,才会真抓实干,这样的干部才能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缺乏廉与实的优良作风,便难以德行圆满,这样的干部应该坚决驱逐出队伍。
以德为先还需考查民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干部的德才表现、精神状态和廉洁程度,群众看得最清楚;干部自我要求是否严格、与群众联系是否紧密,群众的评价最可靠。因此,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通过全面观察,了解干部的见识与见解、品质与情怀、境界与格局、能力与水平,从而评价干部的道德高度,确定其是否符合选拔标准。
以德为先勿忘考查实绩。这个实绩不是快速增长的GDP,也不是各种劳民伤财、缺乏实际功用的面子工程,而是考查干部能否坚守自己的岗位;考查干部能否踏踏实实地抓民生建设;关注干部能否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只有这样,才不会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衷形式主义的人钻空子,才会树立“实干者有奔头、老实人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才会让“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干部得到平台、获得机会。
子曰:“德者,本也。”明代洪应明认为:“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行事以德,是做人之根本;为政以德,是当官之要义。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需关注干部作风、考查民意与实绩,只有以德御才,才能让操守严明、刚正不阿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