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22.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 B C D
C
[解析]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唾液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因此,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⑦抗毒素是指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故选C项。
25.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______。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A B C D
D
[解析] 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②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③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小鼠存活。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与③类似,也是两种DNA注入小鼠体内,无毒,小鼠存活。故选D。
26. 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①酒精 ②CO
2 ③H
2O ④ATP
⑤乳酸 ⑥H
+ ⑦丙酮酸
A B C D
C
[解析] 葡萄糖无氧分解过程中,先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ATP,接着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即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④⑦②①或④⑦⑤。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