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40分)
1. 小文是某校“尖子班”中的一名学生,时常做作业做到晚上十点。可即便如此,小文的考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家长无法,只好找小文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而令家长意外的是,老师说:“她没有报培训班吧?“尖子班”里的学生都会报培训班,如果她不报,她就跟不上学习进度。像课上的一些核心知识,报班的学生在培训班培训的时候就都理解了,课堂上老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就不会再讲了。”对于这件事,老师也很“无奈”。
请结合材料,论述老师的“无奈”,写写你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解惑”原本就是教师职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材料中的老师却以“无奈”为借口。没能尽到这一职责。
教师应当端正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学生设计学习内容,推荐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技能;应尽己所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讲授新课时,努力顾及学困生。反观材料中的老师,他不仅未注意到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未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甚至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学习寄希望于课外培训,并且把小文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咎于其未参加培训班。老师一味想提高教学效率,却忽略了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不反省自身的问题。这样的“无奈”是无法被家长和学生理解的,并且也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暂时“无奈”,但不可以永远“无解”;既然“无奈”,便应当寻“法”去“解”。材料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师就可以此为鉴,在以后的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例如,老师课下提前指导学困生运用合理的方法预习新课;课上穿插在其他拓展内容中强调课程核心知识,指名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建立并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课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困生布置“作业套餐”……如此,以“有法”化解“无奈”,不仅学生学习成绩有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而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
二、写作(60分)
1. 某初中学校学生向新班主任告状,不仅告诉新班主任班上有很多同学在谈恋爱,而且明确地说出了谈恋爱同学的名字。这些谈恋爱的学生中,有本班的,也有外班的,并且全校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可班主任却还蒙在鼓里。根据老师平时的观察,确实有两个学生平时看上去举止亲密。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应该怎么办?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理性疏导,循循善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如同一股股喷涌而出的、沿着溪壑缓缓延展伸向远方的清流,未来未知但却必然充满色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清流都能始终如一地流水涓涓,一往无前,清澈见底,光可鉴人。他们这些小小的溪流在奔向远方的过程中,难免受到磋磨,或因水源不足而断流,或缘沿途炎热而干涸,或是溪道淤阻,或受外物侵染……这时,一位懂得“理性疏导、循循善诱”之理的老师便是一只能力挽细流免受摧折与浸染的大手。
这只大手助其深掘源头,开发无限潜能,于是清流源深水足,激越前进;这只大手引其识途觅径,寻找适宜环境,于是林密雨润壑深,活力奔行;这只大手带其冲击淤泥,纵横拓开流道,于是水阔流深,路途无阻;这只大手教其远离污秽,亲近美人香草,于是冰清玉洁,馨香四溢。面对学生报告有同学谈恋爱一事的新班主任,就应当是这样一只能够理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手。
首先,教师应当对告状的孩子遏事愿意与老师交流的态度加以肯定。但这种肯定并不是一味地鼓励学生“打小报告”这种行为,而是通过对其态度的肯定来加深与孩子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告状动机,观察学生是出于何种心理而告状——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还是出于对同学的嫉妒?是因为有极强的集体意识,还是以此来试探老师的反应?老师一定要积极地走入学生内心,对学生行为及思想好的方面予以表扬,对偏激之处委婉地提出批评并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交流结束时,教师还应告诉学生自己会妥善地处理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这对班级集体意识的培养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是极有用处的。
之后教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恋爱的问题了。其实,恋爱本身并不是一件错事。试想,率真少女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惨绿少年翩翩玉质,意气风发。作为有情感的并且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人,学生互相产生好感甚至单纯的爱情不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罢了。但重点在于,恋爱双方应当明白要始终保持着健康的心理状态去与对方相处,并且能够主动培养化解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尚微醺于纯纯的爱情,行为失当而不自知时,便需要教师这只大手来指点迷津,循循善诱。教师应当先释放善意,私下找班里恋爱双方谈话,说明对这种人之常情表示理解,对两人的交往也并非全然反对;之后则应“约法三章”(不影响课业与日常生活、尊重对方、注意校内公开场合的言行举止),说明教师不反对两人交往的前提并表达对两人的信任。如此慢慢疏导,用心交流,既给学生以适度的自由与空间来健康成长,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相应地,教师也应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生家长及校方做好沟通,做好家庭与学校的配合。能这样协调各方关系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便是教师这只大手的妙处。
教师这只大手并不是万能的,但学生却会因为这只大手的理性疏导与循循善诱走得更好、更远、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