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1. 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是对“国家”这个概念的______。
2. 二难推理破坏式的主要逻辑机理,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______式。
3. 根据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把推理分为______和或然性推理。
4. “划分不全”指的是子项的外延之和______母项的外延。
5. “黄河在长江以北,长江在珠江以北;所以,黄河在珠江以北”,属于______关系推理。
6.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之一是否定______式。
7.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是______律的内容。
8. 前提真,而结论仅仅可能真的推理是______,而不是必然性推理。
9.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就要______后件。
10. 既肯定“只有敢于创造,才会有所创造”,又肯定“即使不敢创造,也会有所创造”,就会违反______律。
四、图表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共10分。)1. 已知所有S是P,试用欧拉图表示概念S与概念P之间可能有的外延关系。
2. 试用真值表判定下列两个判断是否等值。
A、B两个判断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
A:

(p→q)
B:

p∧q

由真值表最后一列可见,A与B两判断不等值。
五、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请构造一个相反的二难推理,来破斥下列二难推理:
如果有朋友来访,那么会由于交谈而耽误时间,从而写不出文章来;如果没有朋友来访,那么会由于孤独而思想僵化,从而也写不出文章来;或者有朋友来访,或者没有朋友来访;总之,都写不出文章来。
可以构造如下二难推理来进行破斥:
如果有朋友来访,那么会由于交谈而活跃思想,从而能写出文章来;如果没有朋友来访,那么会由于没有交谈而时间充裕,从而也能写出文章来;或者有朋友来访,或者没有朋友来访;总之,都能写出文章来。
2. 请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请写出这种方法的逻辑结构。
科学家在研究低温下某些导体的性质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导体的电阻随导体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导体的电阻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导体温度降低与导体电阻减小之间有因果联系。
在上述案例中,使用了共变法。
其逻辑结构是: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3. 在下列各式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三段论式。

4. 以“所有A不是B”与“有C是A”为前提,能否必然推出“有B不是C”?能否必然推出“有C不是B”?为什么?
(1)不能必然推出有B不是C。这是因为:“有C是A;所有A不是B;所以,有B不是C。”是三段论第四格的无效式,它违反了三段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2)能必然推出有C不是B,这是因为:“所有A不是B;有C是A;所以,有C不是B。”是三段论第一格的有效式,它符合三段论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的要求。
5. 指出下面这个证明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列宁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呢?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
(1)这一证明的论题是:列宁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论据有三:
其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
其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
其三,列宁还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
(3)论证方式为:归纳论证、直接论证。
六、证明题(本大题8分。)1. 试证明:结论是全称判断的有效三段论,其中项不能周延两次。
证明:
结论是全称判断的有效三段论,假设中项周延两次,则有:因为结论是全称判断的有效三段论,则小项周延,因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所以小项在前提中必周延;假设中项周延两次,则在前提中必须至少有三个项周延,这样前提中必有一全称否定判断,因此结论必为否定;这样,大项在结沦中周延,因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所以大项在前提中必周延;这样前提中四个项都必须周延,那两个前提只能都是E判断,而一个有效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所以结论是全称判断的有效三段论,其中项不能周延两次。
七、综合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 某宿舍住着四位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1)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
(2)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3)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4)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根据以上条件,如何推出四川籍研究生在哪一个系?
由(1)(2)可知河北籍研究生只能在法律系;
根据(1)四川籍研究生不能同北京籍研究生在一个系;
根据(4)四川籍研究生不能同安徽籍研究生在一个系;
根据(3)四川籍研究生只能同河北籍研究生在一个系;
所以,四川籍研究生在法律系。
2. 从下述议论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符号写出推理过程。
对待外国的科学文化,或是一概排斥(p),或是一概照搬(q),或是有分析地批判吸收(r)。如果一概排斥,就会缓慢爬行,远远落在后面(s),而我们一定要迎头赶上;如果一概照搬,则我们就会变成帝国主义的附庸(t),而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结沦为:对待外国的科学文化要有分析地批判吸收。
(2)推导过程为:
其一,

其二,

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