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1. 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
2.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______。
3. 英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提出了______思想。
4.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______的科学。
5.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______。
6. 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______、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7. 素质教育是面向______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8. 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9.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基础知识、______和教育科学知识。
10.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12.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______和个人活动。
13. 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订______。
14. 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______。
15.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灵活性和实践性。
16.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______。
17. 程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__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提出的。
18.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和______的特点。
19.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20.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______的人。
四、案例分析题(9分)
1.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1)教师很好地运用了教育机智。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教师应该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解决问题。案例中当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而学生的观点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时候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使这一突发情况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2)教师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案例中的教师在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尊重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是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表现。
(3)教师做到了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形成了民主的课堂氛围。案例中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这位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五、论述题(10分)
1.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另外,学校也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影响人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1. 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______和想象。
3. 情绪是以______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4.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作______。
5. 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______。
6. 按记忆的内容和对象,可以把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______和动作记忆。
7. 维纳的失败归因理论中的四个因素有能力、______、运气、任务难度。
8. 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能力的综合,其中______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9. 红色给人以热烈、紫色给人以高贵、蓝色给人以安静,这些心理现象叫作______。
10.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______。
11. 表象是从______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2.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是______。
13. 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方向的阶段是______。
14. 情绪的功能主要有:适应环境的功能、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______。
15.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______。
16. 罗杰斯认为,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即______、同情和尊重,个人就能积极成长。
17. 一份好的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这个测验的______一定高。
18.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叫作______。
19. 技能一般可分为操作技能和______技能两大类。
20.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______和独断性。
八、案例分析题(7分)
1. 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曾经努力过,但后来却放弃了。他说:“咱就只有这水平了,是弱智。”
试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对该同学的归因进行评价并予以指导。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该同学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学生若经常把失败归于自己能力不足,即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就会产生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
(2)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维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
(3)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