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1. 古希腊苏格拉底创始的教学方法称为“苏格拉底论”,又称______。
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__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______的科学。
5.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______。
6. 就师生关系所指向的目标而言,分工作关系和______。
7. 备课要做到“三备”,具体讲就是钻研教材、______、考虑教法。
8. 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
10. 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而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称之为______。
1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学生______的全面发展。
12.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中,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______道德发展水平。
14.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和体现受教育者的______。
15.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______。
16.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______。
17.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的关系。
18. 我国现代学制中______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
19. 形成学生的______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四、案例分析题(9分)
1.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以下两个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原则。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五、论述题(1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2. ______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力量”。
3. 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______。
4. 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成分是道德认识、______、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它包括美感、道德感和______。
6. 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之一;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______注意的重要条件。
7.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______、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8. 抽象是人脑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共同的、______属性提取出来的过程。
9. 有三种水平: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0. 点头微笑、轻扶肩头表示赞赏;摇头皱眉,轻摇手掌表示否定;挥拳抿嘴表示鼓劲,这表明情绪具有______功能。
11. 创造性思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准备期、______、豁朗期、验证期。
12. 大脑半球表面上的三条重要的沟裂是______、中央沟和顶枕裂。
14. 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______、流畅性和独特性。
15. 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______的动机。
17. 激情状态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短暂的和______。
18.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19. 记忆的品质有识记的敏捷性、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______。
20.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缺失需要,一类是______。
八、案例分析题(7分)
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1)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2)该例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精细加工的学习策略教学。精细加工学习策略是将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加工策略,具体说该教师教了学生“语义联想”的加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