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经济业务的发生,会使资产与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但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对 错
A
[解析] 经济业务,是指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业务事项。无论经济业务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盈利或亏损。
对 错
A
[解析]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3.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对 错
B
[解析]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4. 会计科目的基本结构包括名称、日期、增减金额、余额等。
对 错
B
[解析]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
5.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的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
对 错
A
[解析] “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净亏损和当年对净利润的分配计入借方,自“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净利润计入贷方。
6. 通过平行登记,可以使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保持统驭和从属关系,便于核对与检查,纠正错误与遗漏。
对 错
A
[解析] 平行登记的要点是同期、同向、等额,即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借贷方向相同、记入总分类账的金额与记入明细账的合计金额相等。
7.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
对 错
B
[解析] 会计科目之间就形成一定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就是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也称作会计科目的应借、应贷关系。
8. “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表示在产品成本。
对 错
B
[解析] 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登记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贷方登记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产品(在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9. 各种凭证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若填写有误,应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对 错
B
[解析]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正确的错账方法予以更正。常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
10. 会计人员在记账以后,若发现所依据的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则不论金额多记还是少记,均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
对 错
A
[解析]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账户错误,或者会计账户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账户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
11.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对 错
A
[解析]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12. 企业只能使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得自行增减或合并。
对 错
B
[解析]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和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增补或合并会计科目,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3. 用补充登记法进行错账更正时,应按正确金额与错误金额之差,用蓝字编制一张借贷方向、账户名称及对应关系与原错误凭证相同的记账凭证,并用蓝字登记入账,以补记少记的金额。
对 错
A
[解析]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账户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账户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14.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出现的,如果考虑收入、费用等动态要素,则资产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必然被破坏。
对 错
B
[解析] 资产和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如下:资产=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基本内容,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会计中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15. 对未达账项应编制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对 错
B
[解析]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凭证已登记入账,但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对于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在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后再进行有关账务处理。
16. 企业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且无法取得证明的,可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对 错
A
[解析]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的号码、金额、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17.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对 错
A
[解析]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18.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应当统一,但向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有差别。
对 错
B
[解析] 为了使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实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目的,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企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19. 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不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将预收的贷款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
对 错
B
[解析] 预收账款用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应收账款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付账款用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20.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的戳记,以避免重复收付。
对 错
A
[解析]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