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给出主要案例分析或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某柱下锥形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2200mm×3000mm,上部结构柱荷载N=750kN,M=110kN·m,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基础采用C20级混凝土和Ⅰ级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基础下设置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拟选基础高度为h=500mm。2. 为验算基础受冲切承载力,取用的最大冲切荷载F
l最接近______kN。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7条,基础短边长度l=2.2m,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a=b
c=0.4m。基础高度为h=500mm,则基础有效高度h
0=0.5-0.05=0.45m。由于l>a+2h
0=0.4+2×0.45=1.3m,于是有:A
l=(

-h
0)l-(

)
2=

=1.68m
2。
则F
l=p
jmaxA
l=150×1.68=252kN。
3. 进行基础抗弯验算时,基础最大弯矩最接近______kN·m。
A B C D
C
[解析] 设计控制截面在柱边处,此时相应的a'、b'和p
jI值为:a'=0.4m,b'=0.4m;
a
1=(3.0-0.4)/2=1.3m;p
jI=80.3+(150.0-80.3)×(3.0-1.3)/3.0=119.8kPa。
则有:
①长边方向:M
Ⅰ=

(2l+a')(p
jmax+p
jI)/12=1.3
2×(2×2.2+0.4)×(150.0+119.8)/12=182.4kN·m;
②短边方向:M
Ⅱ=(l-a')
2(2b+b')(p
jmax+p
jI)/48=(2.2-0.4)
2×(2×3.0+0.4)×(150.0+80.3)/48=99.5kN·m。
5.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9m,长20m,埋深d=5m,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5m,γ=18.0kN/m
3;第二层为黏土,层厚为10m,水位以上γ=18.5kN/m
3、水位以下19.5kN/m
3,I
L=0.73,e=0.83,由载荷试验确定的黏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190kPa。该黏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
a最接近______kPa。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4条,由于箱基宽度b=9m>6.0m,按6m计算;箱基埋深为d=5m。由于持力层为黏性土,确定修正系数η
b、η
d的指标为孔隙比e和液性指数I
L,它们可以根据土层条件分别求得:由于I
L=0.73,e=0.83,从查表5.2.4得η
b=0.3,η
d=1.6,考虑到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故持力层的容重取有效浮容重为:γ'=19.5-10=9.5kN/m
3。
而基底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容重为:

则可求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f
ak+η
bγ'(b-3)+η
dγ
m(d-0.5)=190+0.3×9.5×(6-3)+1.6×12.95×(5-0.5)=292kPa。
7.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扩展基础底面积:某墙下条形扩展基础埋深1.5m,室内外高差0.45m,中心荷载组合值70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N/m
2,基础底面宽度应为______m。
A B C D
C
[解析] 室内外高差为0.45m,则基础自重计算高度为:

,b≥

,取b=3.8m;验算:p
k=

+20×1.73=218.8kPa<f
a=220kPa,满足要求。
8. 有一深厚粉质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处,饱和重度γ
sat=18kN/m
3,由于工程需要,大面积降低地下水位3m,降水区重度变为17kN/m
3,孔隙比与应力关系为e=1.25-0.00125p,则降水区土层沉降量为______cm。
A B C D
A
[解析] 根据题意,以地面下1.5m处单元应力变化为标准,计算如下:
①降水前:p
1=(18-10)×1.5=12kPa;e
1=1.25-0.00125×12=1.235;
②降水后:p
2=17×1.5=25.5kPa;Δe=0.00125×(25.5-12)=0.016875;
则降水区土层沉降量

。
某一饱和黏土地基,黏土层厚10m,渗透系数k为1.6cm/年,受大面积荷载p0为100kPa。 已知墙下条形基础在±0.00标高处的轴力标准值F=400kN/m,埋深2.65m,室内外高差0.45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60kN/m2,基础底部采用混凝土基础,H0=300mm,其上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墙身厚360mm。13. 毛石混凝土高度至少应为______m。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1.2条计算如下:
①基础宽度b为:

②验算:

③查表8.1.2,

,则

④毛石混凝土的台阶宽度b
1为:

⑤由p
k=160.06kPa、查表8.1.2,

可得,毛石混凝土的高度h为:h≥1.25b
1=1.25×1.47=1.84。
15. 已知条形基础受轴心荷载F=220kN/m,基础埋深1.7m,室内外高差0.45m,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0.6m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70kPa,基础底部采用灰土基础,H
0=300mm,其上为砖基础,砖墙厚度为360mm,则按二一间隔收砌法需砖基础高度为______m。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1.2条,计算如下:
①基础宽度b:

②验算:

③查表8.1.2,可得

=1:1.5,求b
2:

④砖放脚台阶数n:

由砖基础采用二一间隔收砌法,其高度应该是11层砖,则:
h=11×60=660mm=0.66m。
16.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资料为:f
ak=150kPa,γ=18kN/m
3,e=0.90,I
L=0.70,地下水埋深为6.0m,场地中有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1000k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传至基础顶的荷载为1300kN,基础埋深为2.0m,只考虑中心荷载作用条件时,基础底面积不宜小于______m
2。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4条计算,查表5.2.4得:η
b=0,η
d=1,则:f
a=f
ak+η
bγ(b-3)+η
dγ
m(d-0.5)=150+0+1×18×(2-0.5)=177kPa;基础底面积为:

。
某多层厂房柱子柱脚尺寸800mm×1000mm,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传至±0.0处的竖向力为Fk=600kN,力矩Mk=160kN·m,水平力Hk=35kN。基底面积为2m×2.6m,设计基础埋深1.5m。基础材料采用C15混凝土。17. 基础最小高度最接近______m。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2条进行基底压力计算,轴心荷载下,

;基础底面处,M
k=160+35×1.55=212.5kN·m;偏心荷载下,

=239.7kPa;

。所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底平均压力p
k=145.4kPa。查表8.1.2,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为1:1.00,则可得:

。
19. 拟设计独立基础埋深为2.0m,若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226kPa,上部结构荷重N=1600kN,M=400kN·m,基底处Q=50kN,则经济合理的基底尺寸最接近于______。
- A.3.8m×4.6m
- B.3.6m×3.2m
- C.2.4m×3.2m
- D.2.8m×2.6m
A B C D
B
[解析] 根据题意计算如下:
初选底面尺寸:

考虑偏心的影响,将底面面积扩大30%,A=1.3A
0=11.2m
2;
初选尺寸为l=3.6m,b=3.2m;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地基回填土G=20×2.0×11.5=460kN;
偏心距

,即最小压力大于0。
基底最大压力为:

=271.2kPa,满足要求。
所以取底面尺寸为:l=3.6m,b=3.2m。
21. 群桩基础中的某灌注基桩,桩身直径700mm,入土深度25m,配筋率为0.60%,桩身抗弯刚度EI为2.83×10
5kN·m
2,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为2.5MN/m
4,桩顶为铰接,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试问当桩顶水平荷载为50kN时,其水平位移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______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7.5条,
桩身计算宽度b
0=0.9×(1.5×0.7+0.5)=1.395m;
根据式(5.7.5),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桩顶铰接,αh=0.415×25=10.38>4,查表5.7.2,取桩顶水平位移系数v
x=2.441;根据式(5.7.3-5)计算桩顶水平位移值:

22. 某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筏板平面尺寸为35m×10m,承台底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计102根,桩截面尺寸为200mm×200mm,间距2m,桩长15m,正三角形布置,地层分布及土层参数如图所示,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的基础中心点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s
sp,其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______

- A.6.4mm
- B.8.4mm
- C.11.9mm
- D.15.8mm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6.2条,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为:

式中,桩身范围内按厚度加权的平均桩侧极限摩阻力

平均压缩模量

桩身直径d=1.27b=254mm。
根据第5.5.10条,等效距径比

,则:

沉降

23. 柱下桩基承台,如图所示,承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1.71MPa,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柱边A
1—A
1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其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图中尺寸单位为mm)______

- A.1.00MN
- B.1.21MN
- C.1.53MN
- D.2.04MN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9.10条计算:
V≤β
hsαf
tb
0h
0 A
1—A
1截面处有效高度h
0=h
10+h
20=300+300=600mm;
对此截面,计算宽度

;
h
0<800mm,取h
0=800mm,则β
hs=

=1;
剪跨比λ=a/h
0=1000/600=1.67,则承台剪切系数

,代入得:
V≤1.0×0.66×1.71×1500×600=10
6N=1.00MN。
26. 某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桩径1.0m,桩长35m。土层分布及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
ik、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如图所示。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γ
2=20kN/m
3,桩端处土的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k
2=5.0。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GT D63—2007)计算,试问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取修正系数γ=0.8,清底系数m
0=0.8)______

- A.5620kN
- B.5780kN
- C.5940kN
- D.6280kN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3条,摩擦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允许值:
q
r=m
0λ[[f
a0]+k
2γ
2(h-3)]=0.8×0.8×[1000+5×20×(33-3)]=2560kPa
代入数据得:
[R
a]=

×3.14×(60×15+100×15+160×2)+2560×0.785=6280kN
27. 某柱下单桩独立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如图所示桩径800mm,桩长30m。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作用在桩顶的附加荷载Q=6000kN。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E=3.15×10
4N/mm
2。在该桩桩端以下的附加应力(假定按分段线性分布)及土层压缩模量如图所示,不考虑承台分担荷载作用。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计算。该单桩基础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取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1.0,桩身压缩系数ξ
e=0.6)______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5.14条,单桩沉降由桩身弹性压缩和桩端以下土层的变形两者之和。
桩身弹性压缩:

桩端下土层变形按分层总和单向压缩公式计算:

单桩沉降s=ψs
0+s
e=1.0×60+6.86=66.86mm。
28. 某柱下六桩独立桩基,承台埋深3.0m,承台面积取2.4m×4.0m,采用直径0.4m的灌注桩,桩长12m,距径比s
a/d=4,桩顶以下土层参数如表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 J94—2008),考虑承台效应(取承台效应系数η
c=0.14),试确定考虑地震作用时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之比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取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
a=1.5)______
层序 | 土名 | 层底埋深/m | qsik/kPa | qpk/kPa |
① | 填土 | 3.0 | - | - |
② | 粉质黏土 | 13.0 | 25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
③ | 粉砂 | 17.0 | 100 | 6000 |
④ | 粉土 | 25.0 | 45 | 800 |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2.5条,考虑地震作用时,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第5.3.5条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Q
sk=u∑q
sikl
j=π×0.4×(10×25+2×100)=565.2kN;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Q
pk=A
p·q
pk=6000×0.1256=753.6kN;
则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为:Q
uk=Q
sk+Q
pk=565.2+753.6=1318.8kN;
根据第5.2.2条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
承台底净面积:

;
代入数据得:

;
则R/R
a=733.7/659.4=1.11。
29. 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00mm,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MPa,桩顶以下土层参数如表所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取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ζ
r=0.76)______
岩土层编号 | 岩土层名称 | 桩顶以下岩土层厚度/m | qsik/kPa | qpk/kPa |
① | 黏土 | 13.70 | 32 | - |
② | 粉质黏土 | 2.30 | 40 | - |
③ | 粗砂 | 2.00 | 75 | - |
④ | 强风化岩 | 8.85 | 180 | 2500 |
⑤ | 中等风化岩 | 8.00 | - | - |
- A.32200kN
- B.36800kN
- C.40800kN
- D.44200kN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9条计算,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u∑q
sikl
i+ζ
rf
rkA
p;
桩身周长u=1.2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
rk=41500kPa,
桩端面积

;
代入数据得:Q
uk=1.2π×(32×13.7+40×2.3+75×2.0+180×8.85)+0.76×41500×π×0.6
2=44219kN。
30. 某地下车库作用有141MN浮力,基础及上部结构和土重为108MN。拟设置直径600mm、长10m的抗拔桩,桩身重度为25kN/m
3。水的重度取10kN/m
3。基础底面以下10m内为粉质黏土,其桩侧极限摩阻力为36kPa,车库结构侧面与土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按群桩呈非整体破坏,估算需设置抗拔桩的数量至少应大于下列哪个选项?(取粉质黏土抗拔系数λ=0.70)______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6条,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T
uk=∑λ
iq
siku
il
i=0.7×36×π×0.6×10=474.8kN。
根据第5.4.5条,N
k≤T
uk/2+G
p;即:

+π×0.3
2×10×(25-10)=279.8kN;
解得:

。
32. 如图所示,竖向荷载设计值F=24000kN,承台混凝土为C40(f
t=1.71M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验算柱边A—A至桩边连线形成的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与剪切力之比(抗力/V)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______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9.10条第1款,抗剪承载力为β
hsαf
tb
0h
0;
高度影响系数

a
x=1.0m,则剪跨比

,可知承台剪切系数:

C40混凝土f
t=1.71MPa,则抗剪承载力为:
β
hsαf
tb
0h
0=0.866×0.989×1.71×10
3×4.2×1.3=7997kN。
剪切力

,两者之比为7997/8000=1.0。
33. 某一柱一桩(端承灌注桩)基础,桩径1.0m,桩长20m,承受轴向竖向荷载设计值N=5000kN,地表大面积堆载,P=60kPa,桩周土层分布如图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下列哪一数值最经济合理?(不考虑地震作用,灌注桩施工工艺系数ψ
c=0.7,负摩阻力系数ξ
n=0.20)______

提示:
混凝土强度等级 | C20 | C25 | C30 | C35 |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2 | 9.6 | 11.9 | 14.3 | 16.7 |
|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4条,基桩的下拉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
查表5.4.4-2可知中性点深度比为0.9,则中性点深度为:
l
n=0.9l
0=18×0.9=16.2m;

;
σ'
i=p+σ'
ri=60+64.8=124.8kPa。
负摩阻力标准值为:

。
则可得下拉荷载标准值为:

。
根据第5.4.3条有,
N+

=5000+1269.7=6269.7kN
N≤ψ
cf
cA
ps 6269.7≤0.7×f
c×3.14×

解得,

34.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为5000kN,x方向的偏心距为0.1m,不计承台及承台上土自重,承台下布置4根桩,如图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承受的正截面最大弯矩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最为接近?______

- A.1999.8kN·m
- B.2166.4kN·m
- C.2999.8kN·m
- D.3179.8kN·m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1.1条,

M
yk=5000×0.1=500kN·m;
N
max=1250+0.208×500=1354kN。
承台弯矩计算截面取在柱边:
M
y=∑N
ix
i=2N
i×(1.2-0.4)=2×1354×0.8=2166.4kN·m。
35. 一圆形等截面沉井,排水挖土下沉过程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刃脚完全掏空,井体仍然悬在土中。假设井壁外侧摩阻力呈倒三角形分布,沉井自重G
0=1800kN,问地表下5m处井壁所受拉力最接近下列何值(假定沉井自重沿深度均匀分布)?______

- A.300kN
- B.450kN
- C.600kN
- D.800kN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力的平衡:

×p
max×10×πD=1800,D=5.2+0.8=6.0m;
解得

;
地面下5m处:

;
井体5m以下自重为:

;
地面5m以下的侧阻力为:

;
则地面下5m处井壁受拉力为:750-449.8=300.2kN。
38. 沉井靠自重下沉,若不考虑浮力及刃脚反力作用,则下沉系数K=Q/T,式中Q为沉井自重,T为沉井与土间的摩阻力,(假设T=πD(H-2.5)f),某工程地质剖面及设计沉井尺寸如图所示,沉井外径D=20m,下沉深度为16.5m,井身混凝土体积为977m
3,混凝土重度为24kN/m
3,请验算沉井在下沉到图所示位置时的下沉系数K最接近______。

A B C D
B
[解析] 计算步骤如下:
①单位面积侧阻力加权平均值为:

②摩阻力为:
T=πD(H-2.5)f=3.14×20×(16.5-2.5)×22.6=19869.9kN;
③沉井自重为:Q=γV=24×977=23448.0kN;
④得出下沉系数为:

。
40. 某桩基三角形承台如图所示,承台厚度1.1m,钢筋保护层厚度0.1m,承台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t=1.7N/mm
2,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受底部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其值最接近______kN。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9.8条计算,
角桩冲垮比

,取λ
11=1.0,
则

则冲切承载力为:

=2.789kN
42. 某桩基工程的桩型平面布置、剖面及地层分布如图所示,作用于桩端平面处的有效附加应力为400kPa,其中心点的附加压力曲线如图(b)所示(假定为直线分布),沉降经验系数ψ=1.0,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至基岩面,请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桩基最终沉降量,其计算结果最接近______cm。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5.6~5.5.9条及附录E,对于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则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桩基沉降量为:

s
a/d=1600/400=4,L
c/B
c=4000/4000=1.0,l/d=12000/400=30;
查表E.0.1-3得:C
0=0.055,C
1=1.477,C
2=6.843,则桩基等效沉降系数为:

则桩基最终沉降量为:s=ψψ
es'=1×0.259×23.7=6.1cm。
43. 某受压灌注桩桩径为1.2m,桩端入土深度20m,桩身配筋率0.6%,桩顶铰接,桩顶竖向压力设计值N=5000kN,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301m
-1桩身换算截面积A
n=1.2m
2,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W
0=0.2m
2,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t=1.5N/mm
2,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其值最接近______kN。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7.2条,由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故按式(5.7.2-1)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其中,圆形桩截面取γ
m=2,αh=0.301×20=6.02>4,故取αh=4。由表5.4.2可取v
m=0.768。则代入公式可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

44. 某端承灌注桩桩径1.0m,桩长22m,桩周土性参数如图所示,地面大面积堆载P=60kPa,桩周沉降变形土层下限深度20m,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下拉荷载标准值,其值最接近______kN。(已知黏土负摩阻力系数ζ
n=0.3,粉质黏土负摩阻力系数ζ
n=0.4,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
n=1.0)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4条,基桩的下拉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
查表5.4.4-2可知中性点深度比为0.9,则中性点深度为:l
n=0.9l
n=20×0.9=18m;
平均竖向有效力为:
第一层土:σ'
1=p+γ
1z
1=60+(18-10)×10/2=100kPa;
第二层土:σ’
2=p+γ
2z
2=60+8×10+10×8/2=180kPa;
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为:

=ζ
nσ'
1=0.3×100=30kPa<q
sk=40kPa;

=ζ
nσ'
2=0.4×180=72kPa>q
sk=50kPa;
取

=50kPa,则可得下拉荷载标准值为:

45. 某框架柱采用桩基础,承台下5根

=6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l=15m,如图所示,承台顶处柱竖向轴力F=3840kN,M
y=161kN·m,承台及其上覆土自重设计值G=447kN,基桩最大竖向力N
max为______kN。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1.1条,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竖向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F
k表示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
k表示桩基承台的自重标准值;M
xk、M
yk表示承台底面的弯矩;N
ik表示单桩桩顶竖向力;x
i、y
i表示第i复合基桩或基桩至x、y轴的距离;n表示桩基中的桩数。则竖向力最大值为:

46. 群桩基础,桩径d=0.6m,桩的换算埋深αh≥4.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
h=5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
1=3排,每排桩数n
2=4根,距径比s
a/d=3,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______kN。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7.3条,αh>4.0,位移控制,桩顶约束效应系数η
r=2.05,则桩的相互影响系数η
i为:

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P
c=0,所以承台底摩阻效应系数η
b=0,且η
l=0,则群桩效应综合系数η
h为:
η
h=η
iη
r+η
l+η
b=0.6368×2.05+0+0=1.3054。
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R
h1为:
R
h1=η
h·R
h=1.30544×50=65.27kN。
47. 柱下桩基如图所示,承台混凝土抗压强度f
t=1.71M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长边受剪承载力,其值最接近______MN。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9.10条进行计算,承台受剪承载力应按式(5.9.10-1)计算。
高度影响系数用内插法计算得:

(长边方向)剪跨a
x=0.6m,则剪跨比为:

可知剪切系数承台剪切系数:

则抗剪承载力为:β
hsαf
tb
0h
0=0.946×1.09×1.71×4.8×1.0=8.46MN。
48. 某工程双桥静探资料见表,拟采用③层粉砂做持力层,采用混凝土方桩,桩断面尺寸为400×400mm,桩长l=13m,承台埋深为2.0m,桩端进入粉砂层2.0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准值最接近______kN。
层序 | 土名 | 层底深度 | 探头平均侧阻力 fsi/kPa | 探头阻力 qc/kPa | 柱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 βi |
1 | 填土 | 1.5 | | | |
2 | 淤泥质黏土 | 13 | 12 | 600 | 2.56 |
3 | 饱和粉砂 | 20 | 110 | 12000 | 0.61 |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4条计算,4d=4×0.4=1.6<2.0m,所以q
c=12000kPa,取α=1/2;则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准值为:
Q
uk=u∑l
iβ
if
si+α·q
c·A
p=0.4×4×(11×2.56×12+2×0.61×110)+

×12000×0.16=1715.4kN
49. 某端承型单桩基础,桩入土深度12m,桩径d=0.8m,桩顶荷载Q
0=500kN,由于地表进行大面积堆载而产生了负摩阻力,负摩阻力平均值为

=20kPa,中性点位于桩顶下6m,桩身最大轴力最接近于下列______kN。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4条,桩身轴力最大点位于中性点处,其值为桩顶荷载与下拉荷载之和为:
Q=Q
0+

=Q
0+

=500+1×3.14×0.8×20×6=801.44kN
50. 图为一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端承于含卵石的极密砂层的高承台基桩,有关土性系数及深度值如图表。当地基严重浸水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负摩阻力Q最接近于______kN。(计算时取ζ
n=0.3,η
n=1.0,饱和度为80%时的平均重度为18kN/m
3,桩周长u=1.884m,下拉荷载累计至砂层顶面)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4条,各土层单位负摩阻力分别为:
第一层:σ'
1=γ'
1z
1=18×1=18,

=ζ
nσ'
1=0.3×18=5.4kPa;
第二层:σ'
2=γ'
2z
2=18×3.5=63,

=ζ
nσ'
2=0.3×63=18.9kPa;
第三层:σ'
3=γ'
3z
3=18×6=108,

=ζ
nσ'
3:0.3×108=32.4kPa;
第四层:σ'
4=γ'
4z
4=18×8.5=153,

=ζ
nσ'
4=0.3×153=45.9kPa;
则各层负摩阻力均小于正摩阻力值,下拉荷载

为:

=1×1.884×(5.4×2+18.9×3+32.4×2+45.9×3)=508.68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