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正确。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就不同,只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市场经济。
2. 年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错。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表示剥削程度,二者在量上一般也不相等。
3. 只有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正确。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4. 产业组织政策既能增强产业内部竞争性,又能提高对外竞争力。
正确。产业组织政策既能促进竞争抑制垄断,增强产业内部竞争性;又能使产业组织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对外竞争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为什么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2. 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和目的。
(1)划分依据:根据价值周转方式将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流动资本的价值则一次全部预付出去,一次从流通中收回。
(2)划分目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
3.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或称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2)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资本家共同占有和经营的垄断资本。
(3)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4. 简述五大发展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1)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
(2)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3)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4)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道路。
(5)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5. 简述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
(1)维护本国主权和保护本国自然资源。
(2)改善贸易条件,稳定或提高初级产品的生产。
(3)实施必要的国际金融调控,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4)通过国际立法限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侵害。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联系表现在:第一,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区别表现在:第一,它们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第二,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2. 试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1)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社会保障体系纳入法制化轨道。第二,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先尽义务,后享受权利。第三,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保障资金。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是:第一,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第二,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第三,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第四,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