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这当儿,德拉的美丽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头发一直垂到膝盖底下,仿佛给她铺成了一件衣裳。她又神经质地赶快把头发梳好。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1. 哪些地方表现了德拉在卖秀发问题上的复杂心理?
德拉是很爱她的褐色小瀑布一样的秀发的。为了给杰姆买表链,她决定卖掉秀发,披散了又梳起,静静地站着,掉下一两滴泪水,这说明她心情复杂:想卖、舍不得、下了决心卖。
[解析] 本段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揭示了德拉下决心卖头发的一段几经搏斗的心理活动。
2. 在描写德拉秀发时几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头发“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又像“铺成了一件衣裳”。
[解析] 注意比喻修辞的特点。解答时,抓住段中的比喻词“像”、“仿佛”便可分析出这两处比喻。
3. 德拉为什么会落泪?
德拉卖头发是迫不得已,她想用卖头发的钱,给丈夫杰姆买表链。落泪是因为多少有点舍不得这一头好发。
[解析] 解答时,应结合德拉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进行分析。
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4. 请概述一下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南国之秋色淡、味浅。
[解析] 《故都的秋》中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本节是课文的第二段,写作者对南国之秋的感受。
5.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
南国秋天的特点是清凉、平淡的,让人无法领略秋之意境。
[解析] 作者笔下的南国之秋是清凉、平淡的,写南国之秋目的是用对比手法,突出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以及“清、静、悲凉”的特点。
1925年闻一多留美回国后,目睹旧中国的种种腐败现实,心情十分悲痛,不久即写出了著名的《死水》一诗。阅读这首诗的后四句,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关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7. “一沟绝望的死水”指的是什么?
诗中所描写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本片段是闻一多著名诗歌《死水》一诗的最后一段。诗题中已介绍了写这首诗的相关背景,这样,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了。
8. 这里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隐喻或象征。
[解析] 这首诗主要是以“死水”象征旧中国的腐朽没落。
9. 作者为什么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
[解析] 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了消极情绪,充满了对死水世界的厌憎,同时也是对它的诅咒,断定它终将不会长久。
四、作文5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性格”的解释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生活中,仅仅是乐观与否的性格,就会有极大的差异,乐观的推销员比悲观的推销员的业绩要高许多倍,以至于招聘推销员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学科成绩,而是看重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培养自己的性格》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