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1)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2. 简述五代时期旧的施政程序影响新机构职能发挥的表现。
旧的施政程序影响到新机构职能的发挥,这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皇帝为控制决策过程,有意将制诏权一分为三,由枢密院、廷殿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
(2)保持内外朝机构和人员共同执掌发令权和执行权的状况,令内延枢密使直接向政府机构发令,同时又不废止中书门下发诏旨的权力;
(3)继续保持最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枢密院官员职务的临时差遣性质。
3. 简述清朝盛京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1)削盛京五部为兵刑两部,使其与管旗地官庄行政,同时裁去府尹,由盛京将军兼管兵、刑两部及奉天事务,这样,盛京将军以奉天总督身份统辖旗、民文武,事权统一;
(2)在地方州县官员选用上,破除满汉界限,量才而用,并将办理地方案件之权归于州县,不再与城守尉等旗官会办,从而削减八旗组织对地方行政管理的管辖权限。
4. 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监督,有三个发展趋势:
第一,取消人民的监督。
第二,加强国民党的监督。
第三,扩大监察院的监督范围。
5. 简述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所遇到的主要困难。
(1)领导班子不力。
(2)系统紊乱。
(3)指挥失灵。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系统化。著名的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映变法。各国变法运动的实质是用郡县制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取代宗法等级君主制,其结果对以后的历代封建国家行政管理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在郡县制体制下,郡县地方长官不是封君,其职位也不能世袭,其所担任的职务可随时为因君所免除,因而地方官员由职务所派生的权力并不是像分封制之下的各级封君那样具有永恒性。与此同时,郡县地方长官所掌握的主要是行政执政权,决策权则主要收归中央,这样国君的意志就可以通过各级地方政府一直贯通到社会的最基层——乡里。如此看来,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下君主权力远较分封制下的君主权力大。
(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必然引起土地兼并和庶民分化,这种分化势必引发激烈的阶级斗争。这样一种严重的阶级斗争格局需要一个表面凌驾于社会之上维护私有财产秩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通过这个国家对各种社会矛盾加以调节,如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和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推行“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政策,从而使土地和自耕农经济与商品经济保持大体协调发展,减缓自耕农破产而沦为流民的过程,降低农民起义爆发的频率。这些正是封建中央集权政府在一定范围内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上所发挥的作用。
(3)变法运动中,各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封建君主制旧秩序的解体,自然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宁,势必要求加强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而以礼制为基础的习惯法在处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方面已显得无能为力,制定新的成文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已迫在眉睫,如李悝的《法经》,以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要内容,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法律的基础。
(4)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早在春秋时期,在家臣制的基础上就已产生了官僚制的雏形,世卿世绿制呈现出瓦解趋势,但世卿世禄制的最终废除仍是通过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而实现的。李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为”,吴起提出“废公族疏远者”,商鞅进一步规定秦公族成员无军功者取消贵族身份和官爵。变法运动的核心和焦点在于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便让那些从庶民中产生的具有卓越能力的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掌握政权。
(5)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2. 试述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及行政执行中的各种阻力。
(1)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有:
①严格办事规程,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
②改革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2)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时所遇到的阻力有:
①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破坏。因为临时政府的行政决策是要在中国建立和巩固民主共和制度,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这是外国列强和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
②临时政府内部成分复杂,意见极不统一。大总统和各部提出的决策,往往遭到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阻扰而难以实行。
③“次长内阁”难以有效运作。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为“收罗海内名宿”而不问党派和省份,各部总长多为立宪派和旧官僚,同盟会为加强对政府的控制,提出“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策略,企图由同盟会作次长以掌握各部实权,形成所谓“次长内阁”,但是,身为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总长并不买账,故意刁难,结果使“次长内阁”根本运作不起来。
④临时政府没有控制地方政权,难以将决策贯彻下去。尤其是县政权几乎被前清旧官吏所把握,根本不听中央政府指挥,致使中央政府的决策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