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政治学概论真题2019年04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恩格斯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______
A.《哲学的贫困》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A
B
C
D
B
[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2. 《政治学》一书的作者是______。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A
B
C
D
C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在总结希腊158个城邦国家的治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写下了《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3. 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______。
A.古希腊
B.希腊化
C.荷马时代
D.文艺复兴
A
B
C
D
D
[解析]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政治学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4. 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
A.行为主义方法
B.比较方法
C.历史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A
B
C
D
A
[解析] 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5. 下列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是______。
A.人民检察院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法院
A
B
C
D
B
[解析] 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权。
6. 提出“主权在民”观点的政治思想家是______。
A.马基雅维里
B.卢梭
C.霍布斯
D.洛克
A
B
C
D
B
[解析] 卢梭的契约学说用“主权在民”的观点,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宗教观点,这是对神权论的有力打击,他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7. 南北矛盾的本质是______。
A.政治问题
B.社会问题
C.意识形态问题
D.发展问题
A
B
C
D
D
[解析] 东西问题的实质是世界的和平和战争问题;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8.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被称为______。
A.君主国
B.民主国
C.贵族国
D.平民国
A
B
C
D
A
[解析] 亚里士多德以掌握国家权力人数多少为标准分: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为君主国。
9.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国家的起源
B.国家的职能
C.国家的本质
D.国家的分类
A
B
C
D
C
[解析]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
10.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______。
A.国体
B.政体
C.单一制
D.一国两制
A
B
C
D
B
[解析] 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11.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______。
A.三权分立
B.集权制
C.分封割据制
D.民主集中制
A
B
C
D
D
[解析] 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
12.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产生于哪个时期?______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A
B
C
D
A
[解析]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研究的主题是“现代化”理论,主要以新兴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为背景,借助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初步建立起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架构。
13. 国家的消亡是______。
A.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B.英雄的推动
C.政党的斗争
D.集团的压力
A
B
C
D
A
[解析] “自行消亡”的国家只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任何剥削者类型的国家。因为,任何剥削者类型的国家都是社会上少数剥削者对多数被剥削者的剥削和压迫,少数剥削者绝不会自动放弃政治权力,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无产阶级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为国家消亡创造历史前提。
14. 下列国家中实行委员会制的是______。
A.美国
B.德国
C.瑞士联邦
D.意大利
A
B
C
D
C
[解析] 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瑞士联邦是采取委员会制的典型。
15. 中国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是______。
A.宪法和法律
B.协商
C.监督
D.道德规范
A
B
C
D
A
[解析] 中国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宪法和法律。
16. 英国采取的政党制度是______。
A.一党制
B.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C.多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A
B
C
D
B
[解析] 在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有两种典型的两党制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第二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美国两党制最早萌芽于建国之初的联邦党派和反联邦党派的对立。
17. 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是产生了______。
A.古希腊城邦政治学
B.罗马政治学
C.近代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A
B
C
D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18. 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______。
A.政治革命
B.政治体制改革
C.政治改良
D.经济体制改革
A
B
C
D
B
[解析] 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动力。
19. 体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是______。
A.国体
B.国家结构形式
C.政府机构
D.政体
A
B
C
D
B
[解析]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20. 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______。
A.参与者的地位平等
B.参与者的义务平等
C.参与者的职能平等
D.参与者为组织贡献的份额平等
A
B
C
D
A
[解析] 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各参与者各自的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
1. 用契约论说明国家起源的思想家有______。
A.孟德斯鸠
B.霍布斯
C.卢梭
D.黑格尔
E.洛克
A
B
C
D
E
BCE
[解析] 契约论代表:荷兰的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等人,都先后提出过各种国家起源的契约说。
2. 主权国家必备的基本要素有______。
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
C.统一的文化
D.统一政权
E.国家主权
A
B
C
D
E
ABDE
[解析] 主权国家必备的基本要素:(1)固定的领土: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2)定居的居民。按照地域划分居民,是国家区别于原始氏族组织的标志之一。(3)统一政权。政权是国家权力的载体,是公共权力,即国家权力的组织与制度的体现。(4)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国家历史类型的分析是依据______。
A.人性论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
D.阶级性质
E.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
A
B
C
D
E
C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也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4.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了______。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福利国家
C.法西斯国家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E.人民资本主义
A
B
C
D
E
AD
[解析] 从发展过程上看,资本主义问世以来,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 社会主义国家是实行哪些相结合的国家?______
A.纯粹民主
B.抽象民主
C.协商民主
D.新型民主
E.新型专政
A
B
C
D
E
DE
[解析]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根本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和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的具体表现,就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6. 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可表述为______。
A.政体决定国体的内容和形式
B.国体决定政体
C.政体反映国体
D.政体的内容和形式必须适合国体
E.国体和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A
B
C
D
E
BCDE
[解析]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和采用,现实政治中的政体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
7.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是______。
A.人民选举产生
B.广泛的群众性
C.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对人民负责
E.受选民监督
A
B
C
D
E
ABCDE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巴黎公社、苏维埃等治理形式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们都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它们都是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等等。
8. 制约国家机构设置的主客观因素是______。
A.国体
B.统治阶级统治方式
C.国度国情
D.自然
E.人文环境
A
B
C
D
E
ABCDE
[解析] 制约国家机构设置的主客观因素:(1)国体的制约;(2)统治阶级统治方式的制约;(3)国度国情诸因素的制约。除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
9. 以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可将其分为______。
A.无产阶级政党
B.执政党
C.参政党
D.合法政党
E.资产阶级政党
A
B
C
D
E
AE
[解析] 以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可将其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10. 国际法的主要作用包括______。
A.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法律条件
B.确定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法定依据
C.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本行为准则
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战争和对抗的恶性发展
E.为政治解决国际纠纷提供法律标准
A
B
C
D
E
ABCDE
[解析] 国际法的作用:(1)国际法是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法律条件;(2)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3)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4)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本行为准则;(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战争和对抗的恶性发展。
三、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家长制家庭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家长制家庭的主要特点: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
2.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这里指狭义的;或称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 政治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 政治发展途径
政治发展途径是指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法、制度实现本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
5. 单一制
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对国际政治生活的影响。
民族问题特别是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际政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2. 简述政治改革的特征。
政治改革具有如下特征:(1)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2)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3)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4)最后,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3.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
(1)立法权。立法权即以国家名议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2)财政权。财政权即财政同意权,是议会控制政府税收和开支的权力。(3)监督权。监督权即议会对政府及其政策和政府官员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
4.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团体是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团体的专职管理人员也是属于党的“组织领导”范围,这既保证了党从组织上对政治团体的领导,也保证了政治团体在整个政治统治体系中的作用。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功能;(2)参政功能;(3)民主监督功能;(4)教育功能。
5. 简述氏族制度的特点。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这是维系氏族的纽带。这种以血缘关系联系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本氏族成员受侮辱或受迫害,全体成员都要为被害者复仇。典型的做法就是氏族社会的血族复仇的习惯。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列宁做出了一个最全面的概括:“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包括三层意思:(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2)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3)国家是机器。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机构,即组织体系,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它特殊在具有公共权力。这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2. 论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有如下关系:(1)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和制约。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政治共同体传播主导型政治文化的过程,因而它是当政者的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有目的的政治行为。(2)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的过程。通过政治社会化,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获得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3)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在社会政治文化结构中,可能存在着某些与现存政治制度相对立的亚文化系统。它是与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取向相反的文化系统,从而导致产生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之间的冲突。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2
3
4
5
五、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