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探索起步阶段”,以财政部颁发《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作为开始标志。
对 错
B
[解析] 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序幕,标志着探索起步阶段开始。
2. 报表编制模块是ERP会计信息系统财务部分的核心模块。
对 错
B
[解析] 财务部分以总账模块为核心,同时包括应收模块、应付模块等。
3.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任何账簿仍应按月打印。
对 错
B
[解析]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日记账要每天登记并打印输出;一般账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按季、按年打印;发生业务少的账簿,可满页打印。
4. 一般来说,电算主管具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最高权限。
对 错
A
[解析] 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可以提出任免意见,具有电算化系统的最高权限。
5.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对 错
A
[解析]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系统。
6. 在试运行阶段,可以直接用计算机输出的记账凭证替代手工记账凭证。
对 错
A
[解析] 会计电算化在试运行阶段,可以直接用计算机输出的记账凭证替代手工记账凭证。
7. 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录入、数据文件的备份和恢复、系统操作运行及打印账表等工作。
对 错
B
[解析] 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账套的建立、引入和输出,设置操作员和账套主管,设置和修改操作员的密码和权限等。
8. 结账后,上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即不能再输入。
对 错
A
[解析] 结账后,只能输入下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
9. 在工资管理系统中,应先设置工资计算公式,再进行工资项目设置。
对 错
B
[解析] 在工资管理系统中,应先设置工资项目,再由具体的工资项目确定工资计算公式。
11. 会计信息化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了会计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对 错
A
[解析]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了会计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2. 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准备双份,可以存放在相同的地方。
对 错
B
[解析]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
13. 二进制是一种计数方法,其基数为2,数码只有1或2,计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对 错
N
[解析]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
14. 选择会计软件时,软件的可恢复性不是十分重要的功能。
对 错
B
[解析] 选择会计软件时,软件的可恢复性是十分重要的功能。
15. 凭证在录入时,如果遇到需要输入红字金额,可以用“-”负数形式录入。
对 错
A
[解析] 凭证在录入时,如果遇到需要输入红字金额,可以用“-”负数形式录入。
16. 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了中央处理器CPU。
对 错
A
[解析] 运算器又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即决定在什么时间、根据什么条件执行什么动作,使整个计算机能够有条不紊地自动执行程序。通常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并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
17. 会计年度终了进行结账时,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数据磁带、可卸硬磁盘等存储介质的强制备份功能。
对 错
A
[解析] 会计年度终了进行结账时,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数据磁带、可卸硬磁盘等存储介质的强制备份功能。
18. 业务量较少的单位可不进行凭证分类,即只设置“记账凭证”一种类别。
对 错
A
[解析] 业务量较少的单位可不进行凭证分类,即只设置“记账凭证”一种类别。
19. 建立账套时,如果选择“是否按行业预置科目”,则系统会自动建立企业所需的所有会计科目。
对 错
B
[解析] 选择“是否按行业预置科目”选项,系统会自动建立所属行业的标准一级科目,而不是自动建立企业所需的所有会计科目。
20. 工资核算系统在月末结账时,会自动将每月均发生变化的工资项目清零。
对 错
A
[解析] 工资核算系统在月末结账时,会自动将每月均发生变化的工资项目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