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部分 主观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如何运用家庭、幼儿园的优势,构建家园互助平台。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就幼儿园教育来说,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幼儿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而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幼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的教育只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所以两者的教育都有其优势和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庭也应积极与幼儿园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对幼儿园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形成家园合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2. 简述如何保证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的安全。
(1)提高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2)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
(3)注意户外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
(4)进行安全教育;
(5)注意幼儿户外活动场地、设备和器材的安全性能;
(6)在户外活动前,加强对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7)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把握适当的体育活动量,抓好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并做好运动保护工作。
二、案例分析题(8分)1. 辉辉是个腼腆、害羞的孩子,平时很少说话,几乎从不发言。在今天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小朋友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连辉辉也举起了小手。老师高兴极了,连忙请他发言。辉辉站起来,小脸涨得通红,什么也不说,老师表扬辉辉有进步,能勇敢举手,并说没想好没关系。请他坐下再想想。过一会,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时,辉辉又举起了小手,老师再次请他回答。可辉辉挠头,还是什么也说不出来,老师依然鼓励他继续努力,想好了再举手。又过了一会,老师给了辉辉第三次机会,辉辉依然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和辉辉的行为表现,并提出帮助辉辉学会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策略。
教师的行为充分尊重了辉辉,并不断鼓励辉辉。但针对辉辉不善表达的状况,教师没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这不利于帮助辉辉提高表达能力。
从辉辉的行为上看,辉辉的性格比较内敛,之所以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由于害羞和胆怯。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辉辉提供帮助:(1)教师可以为辉辉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使其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2)引导辉辉清楚地表达。辉辉屡次举手并不一定是没想好,也可能是想好了,但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再加上害羞,则更难开口去说。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引导等方式帮助他整理思路,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3)注意在对辉辉的引导过程中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加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积极性。
三、论述题(12分)1. 在开展“好玩的水”主题活动时,教师在科学探索区的墙面上安装了高低不同的水管。一开始,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将装好的水从水管高处往下倒,看着水流下来十分兴奋。玩了几天后,孩子们就没兴趣了。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观察记录表,还投放了不同的运水工具,如各种管子、塑料袋、筐子、海绵等,以及探索“水的沉浮”的材料。科学探索区又热闹起来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所提供的支持策略,并且结合日常教学实践阐述区域活动中适宜的材料应具备的特征。
(1)在该案例中,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所提供的支持策略有:
①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的活动。主题活动中,教师首先在探索区准备了各种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幼儿对活动材料失去兴趣后,教师又及时提供新材料,不断转换自身的角色,支持幼儿的活动;②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在该主题活动中,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提高主题活动的水平,将指导意图隐含在材料中。
(2)区域活动中适宜的材料应具备的特征:
①丰富性:在区域活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区域的要求,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材料;
②层次性:教师要根据不同活动中幼儿的实际水平,在区域中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供不同的幼儿操作;
③情感性:区域活动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④自然性:教师要根据园所的实际条件和具体活动的要求,选用大自然中的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
⑤探索性: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要把活动的指导意图隐含在材料中,让幼儿通过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四、活动设计题(20分)1. 设计一节中班社会活动课:《生活中的规则》。
要求:写明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的重难点、活动过程。
《生活中的规则》活动设计
活动意图: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终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求,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知道生活、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能愉快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由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
3.能够在活动中倡导伙伴一起遵守基本规则。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时的PPT课件;贴有交通标志的活动场地一块。
活动重难点: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游戏中遵守规则。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知道生活、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1.出示幼儿游戏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讨论:图片中的小朋友这样做有什么危险?我们应该怎样做?
2.出示幼儿喝水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讨论:图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没有喝上水?我们应该怎样做?小朋友在幼儿园要遵守规则,那生活中是不是也要遵守社会规则呢?
3.出示生活中人们没遵守社会规则的图片《小区怎么了》,讨论:你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4.教师小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做一做,玩一玩——感受由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
1.指导幼儿参与游戏《安全过马路》,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遵守规则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