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共22分)
1.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教育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 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包括:基本动作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基本体操、队列队形练习、器械练习等。
3. 简述社会情感类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领域定位是否清晰,是否会导致情感参与缺失;(2)是否缺乏体验,空洞的说教难以激发幼儿情感的参与;(3)是否具有主题活动意识,孤立的一节社会活动难以调动幼儿情感的积极参与。
4. 单元主题活动设计中,选择与确定主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单元主题活动中,“主题”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主题的选择和确定特别重要,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需要考虑:(1)幼儿园指导纲要;(2)幼儿;(3)教师;(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5)主题自身的特性;(6)已经开展过的主题;(7)学科知识。
5. 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价值性原则;(4)发展适宜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6)直接经验性原则;(7)兼顾均衡与优先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8分)
1. 在一次大班数学的分类教学中,活动开始,老师出示了许多动物的卡片,请小朋友们上来把他们认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动物放在一起。航航上来将狮子、老虎与羊放到一起,其他小朋友马上大叫起来:“不对,不对,老虎和狮子会把羊吃掉的。”航航迟疑了一会儿,把羊去掉,然后将乌龟与狮子、老虎放在了一起。又有小朋友说:“不对,乌龟是生活在水里的,狮子和老虎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航航有些为难了,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但老师只是微笑地看着他并没有回应,他只好自己继续分下去,最后他把大象与狮子、老虎放在了一起。老师没有对航航的分类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接着又请另一位小朋友上来操作。就这样,老师连续请四位小朋友上来操作结束后,总结说:“动物有很多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
请你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你认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恰当,并阐述理由。
(1)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但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儿童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才能获得。案例中的航航是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分类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自我意识,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动作还没有完全的内化,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停留在具体的动作水平,而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水平。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从自我中心向社会化过渡。案例中的航航已经开始会听取小伙伴的建议进行分类了。
(2)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有恰当的地方,也有不恰当的地方。
恰当的地方:该教师在航航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干扰他,只是微笑的看着他,让幼儿尽量自己去解决问题。
不恰当的地方:该教师在航航操作结束时没有给予直接的帮助,这种做法不恰当。该教师没有对航航的分类随时进行评价,而是另请别的小朋友来操作,只在活动结束后给予一个总结性评价一一给物体分类按照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这种做法忽略了儿童操作中的过程性评价。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25分)
1. 请设计中班语言活动《春雨的色彩》,要求写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枝儿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儿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设计意图:《春雨的色彩》是中班下册主题“春天真美”中的一个活动。该散文诗意境优美,又不乏童趣,其中“沙沙沙”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争论不休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都给人以真善美的陶冶和享受。
虽然中班孩子的观察、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但总体来说他们的经验还是零散的,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发现常常会显得零散及表面化。他们的语言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口语表达往往是稚嫩和童真的。他们的心智发展是不完善的,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这使得他们总是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本活动没计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赏活动,紧紧抓住散文诗中小鸟“争论”的“提出——展开——解决”的主线,借助一系列有效的提问,让中班孩子在充分感受、辨析、表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同时,自然地学说相关词语,自主想象并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底童真的见解,从而感受到春雨的美好与散文诗优美、童趣的意境。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学说散文诗中的角色对话,理解“屋檐”“万紫千红”等词语。
4.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活动准备:《春雨的色彩》的课件,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借助春雨画面导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春雨的景色怎样?
2.欣赏理解散文诗
3.提问
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诗歌里都有谁?
小燕子、小黄莺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朗诵,幼儿再次欣赏。欣赏完后再提问:散文里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
4.请小朋友分角色朗诵这首散文诗
5.结束
带领幼儿学说春雨的话。
教师带幼儿一起走出教室观察春天的景色,春雨还会给什么植物带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