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简述古罗马的对外扩张及其影响。
(一)过程。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步骤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罗马发动对意大利南部希腊城邦的战争,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又通过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控制地中海西部地区。公元前3世纪后期和公元前2世纪前期,通过马其顿战争征服了希腊,又通过第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迦太基,征服了北非。
(二)影响。罗马的对外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胜利,不仅确立了罗马人在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地位,而且也为罗马和意大利经济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正是在征服和战争的影响下,罗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奴隶制经济有了充分的发展;大土地所有制明显增长;金融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有了巨大的增加;骑士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2. 根据宗教改革的结果,简述欧洲民族教会的特征。
(一)宗教改革运动导致基督教新教教会的诞生,形成马丁·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和茨温利的归正宗、作为英国国教的安立甘宗及欧洲各国出现民族教会的新局面。
(二)民族教会在建立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特点:有统一王权的领导;与民族国家利益相结合;所建国教表现为新旧教的折中与融合。
3. 简述并评价在美国占领下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一)政治民主化改革。主要涉及三个重要方面。
一是非军事化改革。这是占领当局对日本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力量并撤销其军事机构。(2)逮捕和审判战犯。(3)进行整治整肃。1946年1月,盟军总部发布整肃指令,宣布取缔一切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的政党、社团组织,解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到1948年3月整肃结束时为止,有20余万人受到整肃。
二是“五大改革”。1945年10月11日,占领当局指令币原内阁进行确保人权的五项改革,即赋予妇女参政权;保障工人团结权;教育制度自由主义化;废除专制政治;促进经济民主化。在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法规中,废除了教育普及军国主义和军训等法西斯化的内容,提倡教育的自由化,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正义、尊重学术自由的精神。
三是修改宪法。1945年10月,麦克阿瑟指示日本政府修改1889年制定的《明治宪法》。1946年11月3日公布新的《日本国宪法》,第二年5月3日正式施行。通过修改宪法,改革了日本的政治制度,主要表现在:取消了天皇总揽国家统治大权的权利,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新宪法扩大了日本国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使妇女和男子一样享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此外,新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久放弃用发动战争作为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通过修改宪法,在日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这在日本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局的稳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民主化改革。为了彻底铲除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战后日本经济民主化改革主要围绕着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和农地改革两大问题展开。
一是解散财阀,禁止垄断。以封建血缘家族为中心形成的日本财阀,具有封建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日本投降后,作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盟军总司令部指定日本政府解散财阀。1945年12月,日本政府提出解散财阀方案,经盟军总司令部批准后开始实施,至1947年基本完成。
二是实行农地政策。在美国占领当局敦促下,日本政府先后于1945年12月、1946年10月两次颁布《农地改革法》。该法规定: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地和在村地主超过1町步的出租地(北海道为4町步)由国家征购,专卖给农民;农民应付的地价,分24年还清;残存出租地的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地租率为水田25%以下。农地改革到1949年基本完成。经过农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寄生地主及其土地所有制,建立了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从而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并为日本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