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1. 论罗马帝国的衰亡和蛮族入侵的关系。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加深了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帝国自身的力量,西哥特人乘机发动反抗罗马的大规模起义。他们在新推选的领袖阿拉里克的领导下从巴尔干半岛出发,挺进意大利。410年阿拉里克再次围困罗马,城内起义的奴隶打开了城门,放进了西哥特人,于是这座被誉为“永恒之城”的罗马城在奴隶和蛮族的内外夹攻下首次陷落。西哥特人入城后大肆劫掠。不久,他们向西进入高卢南部,继而将此前已占领西班牙的汪达尔人逐走,于419年建立了以土鲁斯为都城的西哥特王国。
429年,汪达尔人在遭受西哥特人的严重打击后,被迫从西班牙渡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439年,他们征服了阿非利加,并在迦太基的故地建立了汪达尔王国。455年,汪达尔国王该萨里克率领大批舰队渡海北上,攻陷了罗马,又把罗马洗劫一空。劫后罗马仅存居民7000人。5世纪初,匈奴人攻占了多瑙河盆地,到20年代建立了阿提拉帝国,日渐强盛。447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领下进犯东罗马帝国,皇帝提奥多西二世被迫纳贡求和。451年匈奴大军进入高卢,罗马联合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共同抗击,于高卢北部的沙龙城附近发生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阿提拉引兵而退。452年,阿提拉把意大利作为其进攻的首选地,而且很快就兵临罗马城下。不久,双方缔结城下之盟,阿提拉撤军回国。
在“蛮族”入侵的同时,帝国内部的奴隶、隶农和贫民也不断地爆发起义。正是在外族入侵和人民起义的不断冲击和打击下,西罗马帝国江河日下,日益走向灭亡。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最后灭亡。
2. 试析中世纪德意志诸侯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原因。
(一)局面的形成。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分别形成了西部的法兰西、中部的意大利和东部的德意志。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德国,但直到1871年稗斯麦完成统一止,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影响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和德国经济的发展,使德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查理曼帝国分裂后的东部被称为东法兰克王国。962年萨克森王朝奥托一世(936—973年)进入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涂油加冕为皇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开始。为了实现从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理想,德国皇帝经常入侵意大利,干涉罗马教廷事务,同教皇正面冲突,从而分散统治德国的力量,最终受制于德国各大诸侯。腓特烈二世(1211—1250年)统治时期确立了德国的割据分裂状态。1356年,查理四世(1347—1378年)颁布《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产生,标志着德国分裂割据的合法化,标志着诸侯对皇帝和中央集权的胜利。
(二)原因。中世纪德国长期处于割据分裂状态的原因主要有:(1)德国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集权;(2)世俗诸侯势力强大,并竭力阻挠统一;(3)教会势力和外国列强竭力阻挠德国统一;(4)德国的分裂也与德国缺乏一个实现统一的核心力量和强大的与之相适应的阶级基础有关。
3. 论述美国革命的进程及其政治和社会成就。
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后,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印花税法》《唐森德条例》和五项《不可容忍的法令》,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1774年北美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首届大陆会议,支持抵制英货运动,宣布与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1775年4月19日,在波士顿附近的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民兵阻击英军,战争爆发。乔治·华盛顿被大陆会议任命为新招募的大陆军总司令。次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战争初期,大陆军失利。1777年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战役大捷,扭转战局。同时由于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的外交活动,促成次年法、西、荷三国联合对英作战,俄、普两国武装中立。1781年10月在弗吉尼亚州约克敦的由康华里率领的英军主力,向华盛顿的大陆军投降,战争基本结束。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言用天赋人权的思想表述了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它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割让的权利。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北美各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美国革命是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美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使它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并解放了它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美国革命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同时它打开了英帝国殖民体系的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