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题1. 甲公司20×1年5月A材料的收入和发出情况如下:
(1)5月1日,结存A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
(2)5月5日,发出A材料300公斤。
(3)5月10日,购入A材料1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1元。
(4)5月25日,购入A材料6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8元。
(5)5月28日,发出A材料700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 “先进先出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和月末结存材料的成本。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
发出材料的成本=300×20+(500-300)×20+100×21+(700-200-100)×18=19300(元)
月末结存材料的成本=200×18=3600(元)
(2)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
A材料单位成本=(500×20+100×21+600×18)/(500+100+600)=19.08(元)
发出材料的成本=(300+700)×19.08=19080(元)
月末结存材料的成本=(500×20+100×21+600×18)-19080=3820(元)
2.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商品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 10000件,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3月28日,发出材料一批,计划成本为5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2)4月20日,收到乙公司寄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银行支付商品加工费10000元,增值税1700元,同时支付应当交纳的消费税55000元,该商品收回后将直接用于出售。
(3)5月1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与该批委托加工物资相关的运杂费2000元。
(4)5月15日,上述商品10000件(每件计划成本为58元)加工完毕,甲公司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500000
贷:原材料 500000
结转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1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10000
(2)支付加工费及有关税金:
借:委托加工物资 6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66700
(3)支付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4)商品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58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557000
材料成本差异 23000
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该公司采用计划成本对A材料进行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1)20×1年7月1日,库存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1200元。
(2)7月8日,购入A材料一批,货款40000元,增值税6800元,有关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2000元,材料尚未到达。
(3)7月15日,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A材料一批,货款80000元,增值税 136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另外,现金支付装卸费80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6500元,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4)7月20日,本月8日和15日购入的两批材料验收入库。
(5)本月共领用A材料160000元,其中,生产车间领用100000元,辅助生产部门领用4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20000元。
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第一,购入A材料:
①7月8日购入A材料:
借:材料采购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
②7月15日购入A材料:
借:材料采购 80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应付票据 93600
现金 800
第二,材料验收入库: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40000+80800)-(42000+76500)=2300(元)(超支)
借:原材料 118500
材料成本差异 2300
贷:材料采购 120800
第三,领用A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0000
——辅助生产成本 40000
管理费用 20000
贷:原材料 160000
本月A材料成本差异率=(1200+2300)/(100000+42000+76500)×100%=1.6%
结转本月发出的A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600
——辅助生产成本 640
管理费用 32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560
4. 某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发出的存货。该企业20×1年8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65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购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本月销售收入为15000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要求:计算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做相关会计分录。
(1)购入商品:
借:库存商品 80000
贷:银行存款 65000
商品进销差价 15000
(2)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0
(3)月末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进销差价率=[(120000-100000)+(80000-65000)]÷(120000+80000)×100% =17.5%
本期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50000×17.5%=2625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50000-26250=12375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商品进销差价 262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6250
5. 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期末盘点存货时发现价值10000元的材料毁损,该材料购进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00元。经查,该材料毁损属于材料保管员过失造成,按规定由其个人赔偿8000元,残料已办理入库,价值300元。
要求:做相关会计分录。
(1)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170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 1700
(2)批准处理后:
借:原材料 300
其他应收款 8000
管理费用 3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1700
6.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库存A型设备20台,单位账面价值(成本)为12500元。20×1年12月8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20×2年1月12日,甲公司将按每台12000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型设备10台。根据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甲公司向其长期客户——乙公司销售A型设备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800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A型设备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1000元/台。20×1年12月31日A型设备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3000元/台。20×2年1月12日,甲公司按合同约定将10台A型设备销售给乙公司,货款已收。
要求: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计算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A型设备的可变现净值,做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1)20×1年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企业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本题中,10台合同约定的A型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12000×10-800×10=112000(元),低于其成本,应提取跌价准备13000元。
另外10台不存在合同价格的A型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13000×10-1000×10=120000(元),低于其成本,应提取跌价准备5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8000
(2)20×2年1月12日:
①发出设备,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
②结转成本:
已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被处置时,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5000
贷:库存商品 125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7.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库存商品A的账面价值(成本)为5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48000元,在此之前,甲公司未对库存商品A计提跌价准备。假设20×2年年末,库存商品A的种类、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20×2年12月 31日,库存商品A的可变现净值为45000元。假设20×3年年末,库存商品A的种类、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但原减记库存商品A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库存商品A的可变现净值上升为52000元。
要求:计算对库存商品A各年末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做相应的会计分录。
(1)20×1年12月31日:
对库存商品A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0-48000=2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0
(2)20×2年12月31日:
对库存商品A本年末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5000元,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2000元,因此,只需补提3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00
(3)20×3年12月31日:
本年末减记库存商品A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库存商品A的可变现净值又得以恢复,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只有贷方余额5000元,因此,本期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5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