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六十多年前,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依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实施“西柏坡精神”教育工程,加强公务员职业精神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对于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规范公务员职业精神乃至全体公职人员职业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充分借鉴国外有关公职人员伦理道德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兼顾国情,从法制建设、用人制度、培训教育、监督机制、惩戒力度等方面,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公职人员职业精神培育体制。
参考背景材料,以“公职人员职业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范文】 重塑职业精神 打造公职队伍
我国公职人员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但最近几年,公务员上班时间无所事事的现象屡见报端;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更是连续曝光基层官员“各种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哗然,严重破坏了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公职人员在群众心中的信任感,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这些“丑闻”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强劲、思想不过关。因此,为了有效遏制类似“丑闻”的滋生和蔓延,打造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行为操守、务实的工作作风、时代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公职人员队伍,就要对我国公职人员职业精神进行重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要健全体制网络,以制度为保障。一是完善公务员进出机制。“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要把好“进口关”,保证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对于表现不良的公务员,按照其情节轻重相应地给予处分。二是强化公务员监督机制。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有关部门要向社会公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使广大人民群众、民间组织及社会团体的力量都能够参与到监督中来。三是加强立法和违法惩处机制。“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只有从体制上、制度上减少权力行为的随意性,才能防止人民公仆变成人民主人。
要筑牢思想防线,完善教育宣传机制。“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公职人员所在的各个部门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先进报告团等多种形式抓典型、树模范,不断地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提升公职人员职业精神建设,不仅是公职人员的事情,也是关涉我们每个人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极为复杂,任务相当艰巨,但只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过硬的思想意识和强劲的监督力量,并充分借鉴国外有关公职人员伦理道德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兼顾国情,可贵的“西柏坡精神”一定会在全国生根发芽,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公职队伍。
2.
【背景材料】 近年来,经过党和政府的艰苦奋斗,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应看到,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宏观大势。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换,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法制不够健全、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够规范、政策不够配套、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漏洞缝隙不少,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使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存在易发多发的现实可能性。尤其是新的经济领域和公共管理部门的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证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和交通、城建、教育、卫生等行业的案件呈现频发态势。
当前,由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挑战和考验面前,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存在着扭曲和失范的现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有可能滋长;有些党员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参考背景材料,以“廉政建设”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范文】 “四位一体”抓好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涌现出一大批廉洁从政的好干部,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但是,党内也出现了一批腐败分子,他们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买官卖官,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腐败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由于廉政相关法律的缺失、执法不严、干部“带病提拔”、教育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了腐败现象,不但毁了自己的前途,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为此,在廉政建设中,应完善法制、严格选拔、加强教育、注重监督,“四位一体”地推进我国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制是廉政建设的前提依据。要打造廉洁政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立法机构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和腐败现象制定和完善反腐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作为反腐的法律依据。同时,在打击腐败行为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坚决捍卫法律的尊严,对于贪污腐败行为要予以严惩,达到对当前的腐败现象敲响警钟、震慑腐败分子的目的。
选拔是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孙中山曾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带病提拔”的现象。这说明干部考核和选拔过程就存在问题,因此必须严格干部选拔制度,在干部选拔考察、测评时,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保证选拔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好干部。
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但现实中,一些官员往往守不住最起码的做人、做官的底线,最终失去了自由,甚至丢掉了生命。某XX、陈良宇、刘志军等一批高官的落马都是现实的例证。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更加坚定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
监督是反腐的一剂良药。在反腐败过程中,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能时刻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廉洁、是否奉公、是否为民。近来,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微笑局长”杨达才,还是“房叔”蔡斌,都通过网友的监督被检举、立案,对净化中国的政界空气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呼吁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中来,建立起立体网络监督体系,使贪污腐败无处遁形。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古人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为我们亮起了一盏长明不熄的“心灯”。我们应以先贤为楷模,让廉政的春风吹到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田。当廉政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实现时,我们的社会环境将焕然一新,这将是党之所幸、国之所幸、民之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