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三、简答题1. 简述J.P.Guilford智力结构理论模型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吉尔福特的理论中,智力包括3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1)内容因素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种刺激,是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视觉(F)—形状大小、颜色等;听觉(A)—声音信号;符号(S)—字母、数字等;语义(M)—词句的意义、概念等;行为(B)—各种行为模式。
(2)操作因素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方式与心理过程,包括:认知(C);记忆(M);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N);评价(E)。
(3)产品因素指心智活动的产物,即对各类刺激的反应结果,包括:单位(U)—可以按单位计算的产物;类别(C)—将事物分类;关系(R)—推断两个事物间的关系;系统(S)—推断一个系统内诸事务的关系;转化(T)—对事物认识的迁移;含义(I)—解释内涵。
吉尔福特认为,这3个维度的变换组合可以产生150种心理能力。
2.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要点]
需要层次理论于196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需要。
(2)安全需要: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3)爱和归属的需要:要求和其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①这五种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②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人类个体的发展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③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当前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④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⑤需要层次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人特别讲究自尊,只有当他觉得受到尊重、比较自信时,他才会去追求爱和归属。
3. 斯金纳关于强化的阶段描述和对强化的分类及含义。
[答案要点]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实验:斯金纳于30年代发明所谓斯金纳箱的学习装置。饥饿的白鼠通过不断按压竹竿,直到吃饱为止。
分类:应答性行为(由已知刺激引起)和操作性行为(由有机体自身发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行为,又称引发反应;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斯金纳认为经典性条件学习与操作性条件学习是不同的。经典性条件学习是刺激(S)—反应(R)的联结,认为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则是操作(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
斯金纳还指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属于操作性行为,只有极少数是应答性行为,因此,几乎所有情境中的学习都可看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在特定情境中,有机体的预期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强化,再出现时再次强化,那么,其预期行为再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①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是指为了增加某种行为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的操作,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积极强化)是一种刺激的加入或增强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负强化(消极强化)是一种刺激的排除或减弱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
强化还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一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③惩罚与消退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惩罚不能使行为永久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曾被强化的反应在一段时间不强化后,其出现的频率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通过这种强化的取消来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