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 错
A
[解析] 恰当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仅对发现问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深入分析问题、探索各种假设和反复检验,都是重要的内部动力。但是,一般来说,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平静的心境状态,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题干说法正确。
2. 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对 错
B
[解析] 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3. 孟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
对 错
B
[解析] 荀子是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
4.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对 错
B
[解析]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 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对 错
B
[解析] 智育主要是指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教育,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发展,各种智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8.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的阶段。
对 错
B
[解析]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青年期是指14、15岁到17、18岁的阶段。
9. 信度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有效性,指一项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对 错
B
[解析] 题干所述为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所测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 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同时,又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脱离教师的指导和组织。
对 错
B
[解析] 道尔顿制,强调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它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