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1.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正常人群中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10-2,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为AaX
BX
b,Ⅲ-3的基因型为AAX
BX
b或AaX
BX
b C.Ⅲ-3和Ⅲ-4再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D.Ⅳ-2中的两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Ⅲ-3也可能来自Ⅲ-4
A B C D
D
[解析] Ⅲ-4为甲病携带者,但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与Ⅲ-3所生男孩患乙病,可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2表型正常,由Ⅰ-1传递a基因,其外孙患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2可推知其基因型为AaX
BX
b,Ⅲ-3为乙病携带者,基因型为AAX
BX
b或AaX
BX
b,B正确。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10
-2,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

正常的概率是

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
BX
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
BY,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正常的概率为

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C正确。Ⅳ-2患乙病,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其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
bX
bY,两条X染色体全来自Ⅲ-3,可能是母方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D错误。
三、简答题1. 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分析教材?
(1)从整体上领会设计思路;(2)从结构上分析教学路线;(3)从内容上分析逻辑系统;(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重点和难点;(5)分析联系实际的因素;(6)分析育人因素。
2. 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
(1)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2)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叶片 | 发育情况 |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量 | 气孔相对开放度(%) | 净光合速率 |
A | 新叶展开前 | 19 | — | — | -2.8 |
B | 新叶展开中 | 87 | 1.1 | 55 | 1.6 |
C | 新叶展开完成 | 100 | 2.9 | 81 | 2.7 |
D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1 | 100 | 5.8 |
注:“—”表示未测数据。3. 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导致______。
4. 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
5. 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
6. 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细胞分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结合表格中的信息,B组叶绿素含量为1.1mg/g.fw,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为55%,开放程度比较低,二氧化碳吸收量比较少,导致光合效率较低。
A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mg/g.fw,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叶片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多。
相比成熟叶片,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分之一;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长,因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多。
细胞分裂使个体增大;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