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案例:“调查人类中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中,基本程序是:1.分组分工;2.选择调查病种;3.外出调查;4.统计、分析;5.讨论并得出结论。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能否准确地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数据。(2)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3)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小组成员合作和交流。(4)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自己的感想、体会及收获。(5)分组和小组成员的分工是否科学合理,人尽其能。(6)遗传病病种的选择是否科学(最好为单基因、发病概率较高、易于调查)等。
某教师在“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部分教学时,指导学生构建如下的概念图,结合该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 图中代谢废物的产生场所是______。
肾脏、肺和皮肤
[解析] 皮肤能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肺能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肾脏能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 图中“水”排出途径不全,请补充图中没写出来的“水”的排出途径______。
排遗、呼吸系统
[解析] 水除了排泄途径,还可以通过排遗和呼吸系统排出少量水分。
4. 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经肾小体,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通过______作用形成尿液。
重吸收
[解析]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5.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膀胱有暂存尿液的功能
[解析]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主要原因是膀胱有暂存尿液的功能。
6. 人体代谢废物排出意义是______。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7. 某学生在学习完本部分内容后认为“尿液和汗液是一样的”,他的理解正确吗?你怎样指导他理解这一问题?
不正确;将黑板(白纸)一分为二,分别写出汗液和尿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联系实际,也就是我们平时看到、闻到的汗液和尿液去思考,回答二者的异同,再回到教科书或资料上,总结二者的异同。
[解析] 让学生理解汗液和尿液组成成分相似,但是物质浓度和比例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