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的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对 错
A
[解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故本题判断正确。
2.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表述,更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放性,体现它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性。
对 错
B
[解析]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本题判断错误。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对 错
B
[解析]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地方性法规无权制定。故本题判断错误。
4.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的替补制度,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
对 错
A
[解析] 《宪法》第8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故本题判断正确。
5. 我国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富矿多、贫矿少,综合利用率较高。
对 错
B
[解析] 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综合矿多、综合利用率低,贫矿多、富矿少是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故本题判断错误。
6. 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称为法律责任。
对 错
A
[解析] 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它大体上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大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题目中指的是法律责任。故本题判断正确。
7. 某县为壮族自治县,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由壮族公民担任,其他民族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对 错
B
[解析] 《宪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故本题判断错误。
9.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对 错
A
[解析] 《立法法》第78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故本题判断正确。
10.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对 错
B
[解析] 题于中“理在事先”指在物质世界之前就有客观的“理”存在,符合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故本题判断错误。
1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与社会性质没有关系。
对 错
B
[解析] 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社会性质的。故本题判断错误。
13.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对 错
B
[解析]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杀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所以本题判断错误。
16. 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
对 错
B
[解析] 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故本题判断错误。
17.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群众、造福人民,党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对 错
B
[解析]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故本题判断错误。
1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对 错
A
[解析]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故本题判断正确。
19.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就是看其能否做到生产公平、分配公平。
对 错
B
[解析]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判断错误。
2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对 错
B
[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的始终。故本题判断错误。
21. 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
对 错
A
[解析]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实现形式,所有制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故本题判断正确。
2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确定性,而没有不确定性。
对 错
B
[解析] 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故本题判断错误。
24.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
对 错
A
[解析] 法律规范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假定、处理、制裁。它们构成法律规范的三个要素。故本题判断正确。
25.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的。
对 错
B
[解析]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是非强制性的,是以教化为手段。故本题判断错误。
26. 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对有关涉宪活动实行的全面监督。
对 错
B
[解析] 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对有关涉宪活动实行的全面监督。就监督主体来说,除了宪法监督的专职机关以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就监督对象来说,既包括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活动、司法活动,也包括公民个人的活动以及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活动。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依法负有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对立法活动和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故本题判断错误。
27.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
对 错
A
[解析]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是1974年5月1日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文件。其主要内容是: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公平互利、和平共处。根据《宣言》序言的规定,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而不问他们的经济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定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故本题判断正确。
28. 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放在首位。
对 错
B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故本题判断错误。
29. “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这段话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对 错
B
[解析] 在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政府也是由少数人组成的,但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多数人服务的政府。因此,这一说法混淆了不同国体的本质区别。故本题判断错误。
30. 邓小平曾经指出,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建设了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对 错
B
[解析] 邓小平曾经指出,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革命胜利之路。故本题判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