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1. 阅读《春望》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国”对于杜甫来讲,那么重要吗?“国”意味着什么呢?
(边讲边板书)古汉字中,

由两部分组成:

(戈,武力)→

(口,城邑)。本义是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城。金文

再加

(口,城邑)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城邦,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民间用“口”(城邑)“王”(拥有最高军权者)会意,表示由帝王统治的城域。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解释“國”为一片有士兵守卫的疆城。
(投影并讲解)“国”字有两种解读:其一,国都,指京都长安。(朱东润. 春望[A].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册)[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0-111)其二,国家。杜甫今存诗歌1400余首,“国”字共出现127次,经统计分类,有50多例解释为“国家”。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 A.增加积累,认识更多的繁体字
- 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的方法
- C.通过实践,学会查字典的方法
- D.激发兴趣,了解不同的造字法
A B C D
B
[解析] 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词义的教学教给学生释义的方法,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繁体字、了解不同的造字法,也没有涉及查字典的方法。
15. 阅读某教师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匾额文化”活动方案,按要求答题。
活动一:了解匾额里的“错别字”,猜猜匾额中“错别字”的寓意,让学生了解有些匾额里的字看似有误,实际上有独特的寓意。
活动二:理解匾额的独特寓意。归纳匾额的不同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匾额的功能和悬挂的场合,理解其中的寓意。
活动三:探究匾额的文化内涵。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全聚德”“同仁堂”等知名匾额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匾额,继续在小组内谈谈这些匾额的文化内涵。
活动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匾额,配上文化内涵说明,送给最好的朋友。
对上述活动方案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 A.活动一意在引导学生完成识字写字任务
- B.活动二侧重训练学生逆向发散思维能力
- C.活动三能够体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
- D.活动四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A B C D
C
[解析] A项,活动一的重点是匾额中“错别字”的独特寓意,而不是引导学生识字写字。B项,活动二侧重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D项,活动四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