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2. 简述德育过程中知行统一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知行统一原则指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四、材料分析题1. 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鼓励了学生努力学习,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时,能够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正是坚持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陈老师运用了这一原则,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赖,还提出了合理正确的要求。
(4)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陈老师能从学生的愿望入手,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符合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