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三、判断题1. 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属性,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对 错
A
[解析] 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属性,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但是不能够改变规律。故本题判断正确。
3. 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有最多人数的党员。
对 错
B
[解析] 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并不是因为我党党员人数多,而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本题判断错误。
5. 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参政议政。
对 错
B
[解析] 根据《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制定法律的职权。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故本题判断错误。
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对 错
B
[解析] 1997年十五大报告根据改革开放近20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进行重新评估,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重申了这一论断。故本题判断错误。
9.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这种稳定是绝对的。
对 错
B
[解析]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但这种稳定应该是相对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物价应该是相应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固定的。故本题判断错误。
11.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 错
B
[解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故本题判断错误。
13.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即使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能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也不能以自首论。
对 错
B
[解析] 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故本题判断错误。
16. 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对 错
A
[解析] 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故本题判断正确。
17.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
对 错
A
[解析]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2款的规定,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
18. 我国的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对 错
B
[解析] 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两者不属于平行关系。故本题判断错误。
19. 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机构。
对 错
A
[解析] 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机构。故本题判断正确。
20. 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不可以使用发文机关规范化简称。
对 错
B
[解析]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即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故本题判断错误。
五、论述题1. 改革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简政放权是突破口。简政放权的核心就是给权力做“减法”。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只希望手中的权力,从无到有,由少及多,热衷于做权力的“加法”,却不懂如何做好权力“减法”。一说到“简政放权”,就担心利益受损;一提到“严以用权”,便缩手缩脚甚至为官不为。不懂如何做好权力“减法”,是当前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试论述应如何做好权力的“减法”?
(1)做好权力“减法”要敢于自我开刀。一些领导干部做权力“减法”,喜欢避重就轻。“避重”就是做权力“减法”时避开与自己和自己领导集体利益关系重大的权力。“就轻”就是偏爱减掉与自己和自己集体利益关系不大、无关紧要的权力。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克服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思想,向自我利益开刀,做好权力“减法”。
(2)做好权力“减法”要防止变相“加法”。有些领导干部从部门利益出发,往往忽视这些原则,将中央已经明令减掉的“权力清单”之外的权力又巧立名目,变相保留。或转给表面上脱钩的行业协会,或转给与个人或部门存在利益往来的第三方中介。这种明“减”暗“加”的做法,不但会使权力减法的本意变味,也会伤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3)做好权力“减法”要防止为官不为。减去手中能够牟利的权力、减少不遵循制度规定的用权空间,让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日子难过起来,官不好做了,出现了为官不为现象。做好权力“减法”,不是减掉“用权为民”的准则,不是减掉“服务人民”的责任,而是减掉错误的用权思想,更好地为民服务。
六、公文改错题1. 根据公文写作要求,分条列项指出下面公文文稿至少五处错漏,并简述理由。
五莲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 莲工商字〔2015〕09号 |
关于推荐张××等三位同志 参加市工商局业务学习的请示报告 市工商局: 根据市工商局《关于组织部分骨干参加业务培训的通知》精神,经我局研究 决定,同意推荐张××等三位同志参加市工商局业务培训,名单附后: ××室主任:李×× ××主任:刘×× ××科长:张×× 报告当否,请批示。 五莲县工商局(印章) 2015年3月16日 |
(1)发文字号中的序号不应加“0”字,改为“莲工商字〔2015〕9号”;
(2)标题中的“请示和报告”杂糅,应去掉“报告”;
(3)主送机关“市工商局”应顶格写;
(4)名单中应将“张××”提前;
(5)推荐人员应先写名字,后注明职务;
(6)结尾应改为“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七、申论写作题1. 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这是政府部门从“养人”向“管事”的积极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一些领域的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譬如教育资源不平等、城乡医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来解决社会服务薄弱问题,既是进行结构调整、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给社会各方参与发展提供公平机会,这迫切需要政府简政放权,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继续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方要切合实际,切实将政府“不该管”、“少管”、社会“接得住”且“管得好”的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为社会资本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渡空间、拓宽舞台。
结合对材料中“这是政府部门从‘养人’向‘管事’的积极转型”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例文] 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推动“养人”向“管事”转型
在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而向社会购买服务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方式。诚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要求的,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必将改变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的局面,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信号。
公共服务,是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内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而政府机关的“全权负责”不但没有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反而引发教育资源不平等、城乡医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更令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的执政承诺产生质疑。因此,政府要转变观念,由“养人”向“管事”转型,向社会购买最优质的公共服务。
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要明确政府责任。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并不是政府责任的转移,而是把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公共服务让渡给社会。目前,仍然有部分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公共服务,不但造成政府机构人员冗杂,也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效率,限制了公共服务惠民的真正意义。因此,政府迫切需要转变角色定位,明确和细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责,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制定和监督提供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协调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让渡空间、拓宽舞台。
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需健全购买服务的制度体系。为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武汉市制定了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意见》,为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但要推动“养人”向“管事”转型,还要进一步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服务购买流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整体规划,确定需要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标准和数量以及购买方式,制定相应的服务购买预算,鼓励市场竞争,向社会公开招标,严格考核竞标机构的专业资质和综合服务能力,择优选择中标机构签订合同。
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还需扶持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社会组织不可或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正成为社会的“第三部门”。反观我国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数量虽逐年增加,但其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何才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让其取得良性发展,值得沉思。政府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并加快完善和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使其规范运行。此外,要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增设相关课程,开展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可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