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料、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5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原生产副厂长已调离该厂,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4)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四)1. ××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1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按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1.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1)槽罐车。甲醇量≥2t。
(2)灌装站或储罐。甲醇量≥20t。
2.该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引发的原因
(1)车辆伤害。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容易造成车辆伤害。
(2)火灾。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造成火灾。
(3)高处坠落。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等。
(4)其他爆炸。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造成爆炸。
(5)中毒和窒息。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6)触电。电气设备漏电、雷击等。
3.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1)运输车辆出入现场设专人指挥。
(2)使用防爆电器。
(3)禁止明火。
(4)采取防静电措施。
(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
(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
(7)禁止产生火花。
(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
(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10)配齐防护用品。
(11)健全规章制度。
(12)加强人员培训。
(13)安全标识清楚。
(14)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
(15)加强现场巡检。
(16)加强外部人员管理。
(五)1. ××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1台,额定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他配套的加油设备。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运。
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装置、设备、场所有哪些?说明爆炸的性质。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
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1.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装置、设备、场所及爆炸的性质
(1)调漆室。化学性爆炸。
(2)喷漆室。化学性爆炸。
(3)调漆临时储藏室。化学性爆炸。
(4)锅炉。物理性爆炸。
(5)油库或油罐。化学性爆炸。
2.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6)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
(7)及时消除事故故障。
(8)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9)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1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1)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行检查。
(12)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
(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3.此次事故调查组构成成员
由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委托该(厂)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该厂的安全、生产、技术等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工会代表组成。
4.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12月3日。
(2)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加工车间。
(3)事故过程描述。
(4)事故受害人:小陈。
(5)事故类别:重伤事故。
(6)事故类型:起重伤害。
(7)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8)事故责任者:小陈或小李或小陈与小李。
(9)事故直接原因:①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②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0)事故间接原因: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