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1. 阅读《背影》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从描写父亲穿过隧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文字中,大家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分析、思考。
生1:很感人。
师:有想法,可不可以再深入一些呢?
生2:细节描写在传达人的内心情感上有突出的作用。
生3:老师,您看,朱自清的爸爸“穿过隧道”,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多危险呐!
师:这位同学看到了与大家迥异的方面,表明他阅读非常仔细。我们学习《背影》这篇课文,就是要通过文字来体验如何表达情感,至于父亲行为是否得当,对于我们意义不大,但是请大家注意,这位同学评论说“多危险呐”,不正是强调了父亲不顾安危去为儿子买橘子?这在某种意义上不也体现了父亲的舐犊情深吗?
全体学生:(鼓掌)是啊!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 A.教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提出的异议,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
- B.教师依据散文文体特征所做的处理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文体特点
- C.教师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没有给予恰当的肯定
- D.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异议,做了必要的引导与分析
A B C D
A
[解析] A项,教师对于学生3的回答没有给予否定,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B项,教师没有从文体特征方面进行说明,由于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教师更多的是从文本内容方面进行分析的。C项,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恰当的引导和肯定。D项,该教学实录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
13. 阅读某位教师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按要求答题。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体味词的韵律美。
过渡语:有人说,诗歌是凝固的音乐,特别适合朗读。
初读:要求读得准确流畅。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朗读展示。
教师评价:从朗读的流利、读音的准确方面予以评价。全班齐声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再读:要求读准节奏和重音。教师用PPT展示《沁园春·雪》的朗读节奏和重音的说明,供学生参照。学生再自由朗读。
学生评价:从朗读的节奏适当和重音的处理两方面评价。
听名家朗读的音频,进一步体味《沁园春·雪》的韵律美。
对上述教学设计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 A.教学的过渡语设计得很贴切,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意义
- B.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过长,减少了学生学习诗词文本的时间
- C.采用两次自由朗读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天性
- D.从初次朗读到再次朗读,体现了朗读教学层层深入的特点
A B C D
D
[解析] A项,过渡语只说明了诗歌适合朗读,并没有强调朗读的意义。B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C项,两次自由朗读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