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 下图中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等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中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与时间图像。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下图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根据图像分析可知______。
- A.人所受重力为1500N
- B.c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
- C.e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
- D.d点的加速度小于f点的加速度
A B C D
B
[解析] 由图中乙可知,人在a、c、d、e点时对传感器的压力分别为F
a=500N,F
c=750N,F
d=1500N,F
e=650N。开始时人处于平衡状态,人对传感器的压力是500N。根据二力平衡可知,人所受重力也是500N,A项错误。c点时F
c=750N>500N,故人处于超重状态,B项正确。e点时F
e=650N>500N,故人处于超重状态,C项错误。d点时人的加速度

,f点时人的加速度

由此可知d点的加速度大于f点的加速度,D项错误。
3.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中轨道和倾斜轨道。其中,同步轨道半径约为中轨道半径的

倍。那么同步轨道卫星与中轨道卫星的______。
A.线速度之比约为

B.角速度之比约为

C.周期之比约为

D.加速度之比约为

A B C D
A
[解析]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则加速度

线速度v=

角速度

周期

因为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和中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根据

A项正确。根据

有

B项错误。根据

C项错误。根据

D项错误。
4. 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容易造成爆胎事故。已知某型号轮胎在87℃高温下正常工作,为使轮胎在此温度工作时的最高胎压不超过3.6×10
5Pa,那么在27℃时给该轮胎充气的最高胎压应不超过(设轮胎容积不变)______。
- A.1.1×105Pa
- B.3.0×105Pa
- C.4.3×105Pa
- D.1.2×106Pa
A B C D
B
[解析] 由于轮胎容积不变,轮胎里的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题意知气体的状态参量T
1=(273+87)K=360K,T
2=(273+27)K=300K,且p
1=3.6×10
5Pa。由查理定律

解得p
2=3.0×10
5Pa。
5. 阻值分别为R和2R的电阻、电容C以及电源E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可忽略。当开关S
0闭合后,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
1;接着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
2。则Q
1与Q
2的比值为______。
A.

B.

C.

D.

A B C D
D
[解析] 开关S
0闭合、S断开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
总=3R,则干路电流I=

。电容G与R并联,根据串、并联规律可得,电容两端的电压

开关开关S
0和S都闭合时,S上方的R被短路,其等效电路图如图(b)。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则干路电流

电容C、R与2R三者并联,根据串、并联规律可得,电容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

可知,

故

D项正确。
7. 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
- B.用波长为325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能级
-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两种谱线
- D.用波长为633nm的光照射时,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能级
A B C D
D
[解析] 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能E
3→2=(-1.51+3-4)eV=1.89eV,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当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能E
2→1=(-3.4+13.6)eV=10.2eV。根据

可知,辐射能大的波长小。故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656nm,A项错误。当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
1→2=10.2eV。根据

解得λ≈122nm,B项错误。根据

可知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C项错误。因为氢原子的电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吸收的能量必须与它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能量相等。因此只能用波长为656nm的光照射,才能使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D项正确。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与“声音”相关章节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天坛回音壁的内容(见图)。简要说明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
现今物理教材的编写大多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增加了许多反映生活、科技的素材。如课本中的“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生活物理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知识梳理”“小结与评价”等。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意义如下:
①能更好地将学科前沿知识、中华民族对科技的贡献及现代物理技术应用成就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实物理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天坛回音壁”就很好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②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介绍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充实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教学资源的课内整合。例如:在学习“回声”的时候让学生阅读书中天坛回音壁的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去学习。这样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 在学习“汽化”知识时,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实验。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水。选择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的酒精灯,以防止由于火焰无力,温度上升过慢,而给观察带来不便。选择温度较高的温水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一般温度为90℃的水为宜。同时要避免使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的水,其空气含量较低,再次沸腾时,其内部和表面难以出现大量气泡,无法直观地呈现剧烈的沸腾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会导致酒精燃烧不充分,影响加热速度。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
(3)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应悬垂入水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否则会导致测定的温度不准。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热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导致读出的温度不准。
(4)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实验中,要边加热边搅拌,增加热对流,减少水沸腾所需要的时间。玻璃杯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损失。
(5)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90℃初温度为宜,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持续5min即可。
(6)选择端走烧杯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以停止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