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0分)1. 《卢沟桥歌》中有句歌词:“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简述这首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影响。
(1)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其历史背景:
①国际: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为了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制订了“大陆政策”。日俄战争后,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势力,建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日本胁迫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策划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地区逐步蚕食,将侵略势力渗透到华北地区。
②国内:此时的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2)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开辟了东方的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2.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小论文?
(1)教师评价历史小论文须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写作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教师评价历史小论文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评价历史小论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2)教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论文结果,如选题角度是否新颖和选题是否有较强的探究价值、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是否准确、史料的使用是否翔实可靠、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客观充实、是否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与意识、体例是否规范、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等。
(3)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写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学习迁移情况,特别是学生在历史认识上的变化等。
3. 教师在历史人物的教学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讲好历史人物,对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讲历史人物应注意以下两点:
(1)所讲内容应生动具体。教师讲述人物的具体事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著作、衣着打扮等,塑造出生动的形象。在讲述人物活动、思想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人物的画像、与人物有关的文艺作品等资料,使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2)所持观点应客观公正。在建构人物形象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物的功过是非,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本质。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2分)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
鲜卑姓 | 汉姓 |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贺赖 | 贺 |
丘穆陵 | 穆 | 独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贺楼 | 楼 |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北魏骑马武士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图片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北魏骑兵身体健壮、纵横驰骋的威武形象。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北魏孝文帝登基后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那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都有哪些?通过本课的学习,答案就会揭晓。(顺势引入本课并板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同时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播放汉族服饰俑与鲜卑服饰俑的图片并且展示措施,加以阐释:
(1)语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姓氏: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拓跋改为元。
(4)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娴。
(5)制度: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礼法: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历史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汉文化的更大发展。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活动。讨论题目: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拟答:孝文帝推行改革与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孝文帝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北方出现的民族融合趋势,孝文帝改革正适应了这种趋势,反过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内容进行回顾,对比美国的民族融合,得出民族间融合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及分析,帮助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民族融合有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