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南洪北孔”的戏曲代表作分别是______和《桃花扇》。
3.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______的称颂。
4. 曹禺的生活、生命、人性的“生命三部曲”是《雷雨》《日出》______。
5. 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______。
四、简答题(共计24分)1. 《垓下之围》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这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垓下之围》一文主要描写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暗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东城快战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表现了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已失败原因的悲剧性。乌江自刎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一面,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
2. 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
《说文解字》解释“仁”为“仁,亲也,从人,从二”。“仁爱”就是在社会交往中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或内在要求。这种仁爱之心要求发自内心地、真心地爱人。因此,孔子在解释什么是“仁”的时候,才会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
“仁爱”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仁的情感,不仪仅是爱亲人,也要推己及人。“仁爱”的核心就是要教会我们在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只有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仁爱原则。这两条原则的具体表现则是宽容与包涵。
3. 分析《风波》一文中七斤和赵七爷的性格特点。
七斤是一个愚昧无知、麻木迷信、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他的所谓见识只是比别人多听说一些乡问奇闻怪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个夜叉等。他思想狭隘、胆怯愚昧,对革命及“辫子”的意义没有任何理解和触动,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代表。
赵七爷是一个不学无术、善于韬晦、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是一个迂腐而又浅薄的顽固的封建守旧派。他时刻梦想回到“天下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当“皇帝坐了龙庭了”,他表现出凶恶、嚣张的嘴脸,可以看出他是革命者最凶恶的敌人;当“皇帝不坐龙庭了”,他又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古书,把辫子盘上头顶,也小穿长衫了,可以看出他又是极其善于隐藏、善于韬晦的反动封建的帮凶。他之所以在当地被人尊重,充分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农村封建势力没有从根本上受到摧毁和动摇。
六、作文题(40分)1.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一句格言,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都无处取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告诫我们要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察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苟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书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邑;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仅仅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一无所成。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行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