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非判断题1. 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对 错
A
[解析]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智力活动,但智力活动有赖于非智力活动的推动与调节。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对 错
A
[解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3.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地自学。
对 错
B
[解析]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 注意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因此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对 错
B
[解析]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这些过程分不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
6. 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容量都是无限的。
对 错
B
[解析] 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记忆容量为9~20个比特;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7. 教师的渊博知识是树立教师威信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 错
A
[解析] 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威信形成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种:
(1)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2)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否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教师威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获得威信有重要影响。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形成有一定影响。
8.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的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对 错
B
[解析] 在小学各年龄阶段中,儿童的意义识记的保持量比机械识记的保持量高。小学低年级儿童因为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发展,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还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所以小学低年级儿童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9.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对 错
A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10.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对 错
B
[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构成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1. 教育行政组织和中小学校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管理的客体。
对 错
A
[解析]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般指有健全管理体系的组织。教育行政组织在管理教育工作体系的同时,也在为学生本身服务。
12.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不是他们的义务。
对 错
B
[解析] 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
13. 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管住学生。
对 错
B
[解析]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4. 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不得开除。
对 错
A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可以批评教育,但不得开除学生。
15. “人不可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对 错
B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上,例如一边弹琴一边唱歌,说明可以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16. 达到《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可以自然取得教师资格证。
对 错
B
[解析] 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17. 对于上课讲话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赶出教室,因为这是教师的权利。
对 错
B
[解析] 学生具有受教育权,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批评和引导,不能将其赶出教室。
18.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在制定主体上是不同的,但是表现形式上却是一致的。
对 错
B
[解析]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制定主体是不同的,前者由政府制定,后者则由立法机关制定。表现形式也不同,教育法律以规范性法律文件出现,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党的决议、决定、通知等。
19. 学校和教育行政组织都有科层化和专业化的特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对 错
B
[解析] 学校是由科层化行政组织与扁平化的专业组织构成的人才培养机构,教育行政组织是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或部门。
20. 学校建立奖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惩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现象。
对 错
B
[解析] 学校建立奖惩制度是将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精神,把教职工的政治荣誉、物质利益和他们完成的工作、生产任务及做出的贡献联系起来,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
四、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为力争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要争取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第三,要实现教学观的转变。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 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有:
(1)教师的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等。
(4)职业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3. 试述良好情绪的标准以及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良好情绪的标准:(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五、综合分析题(16分)材料: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
结果,有8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程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
“太好了。”
“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谢谢!”
“非常感谢!”
此时,同学们对老师的用意已心领神会。
“从今天开始,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记注明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
选自教学名著——《教学艺术》(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著)
问题:1. 请对程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进行评价。
程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充分体现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以及老师的教育机智。程老师灵活机智地化解了尴尬,又引导和教育了学生,遵循了以下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首先,体现了学生可接受的原则。经过程老师的引导,“同学们会心地笑了,抄袭作文的同学舒心地笑了”。
其次,体现了有效性原则。程老师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既看到不利的一面,同时又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
2. 请谈谈该案例对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启发与教育。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能够允许学生犯错误,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非预设事件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①沉着冷静面对;②机智果断应对;③公平民主处理;④善于总结引导。正如材料中程老师所做的一样,充分利用了这次“意外”,取得了非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