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学生在升入中学之后,学习科目增加,家庭作业也相应增多。有些学生在学习适应过程中不是很顺利,对于学校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
问题:1. 简要说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强烈的新异性与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二是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一些不具有新异性的事物,由于其与人的知识经验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的需求,也将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三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2. 联系实际并根据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谈谈怎样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感到乏味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内心鼓励自己。同时,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内容就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
第二,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引起的。因此,教师除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外,更要注意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点优势。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问题要小而具体,要新且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
第四,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在第一课堂中,教师通过系统的讲授,培养学生关于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在第二课堂中,使学生能及时接触到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广泛的学习与实践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第五,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化枯燥为有趣。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逐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有趣顺利地过渡到乐趣以及志趣阶段。
3.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委托,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伟大而光荣的教育工作者。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或素质?
我认为教师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职业道德素养,包括:①对待事业——忠诚;②对待学生——热爱;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次,教师应该具有知识素养,包括:①政治理论修养;②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再次,教师应该具有能力素养,包括: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最后,教师应具有职业心理素养,包括:①高尚的师德;②健康的人格;③愉悦的情感;④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