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简述跨国公司信息系统与一般市场信息系统的不同。
(1)范围不同,它不是一个国家,包括了许多国家。
(2)层次不同。一是国(地区)别层次,一是全球层次。
2. 简述服务商品的特点。
(1)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
(2)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转移分离。
(3)提供活劳动与货币的交换。
3. 简述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的特点。
(1)商品流通渠道长。
(2)国际市场中间商的功能各异。
(3)社会文化习俗影响中间商经营方式。
4. 简述在国际营销中将宗教作为重要影响因素的理由。
(1)宗教节假日往往造成季节性消费浪潮。
(2)宗教禁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3)宗教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市场细分化的重要依据。
5. 简述按国际化程度进行区分的国际营销战略类型。
(1)国际化战略。
(2)多国化战略。
(3)全球化战略。
四、计算题1. 某企业出口一批电子产品,年固定成本为500000元,每件电子产品变动成本为65元,若预测国际市场定货量为50000件,投资收益率为20%,其每件电子产品保本点的出厂价应为多少?如果按目标利润定价法,其每件电子产品出厂价应为多少?
(1)保本点的出厂价格(盈亏平衡点价格)=(总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500000/50000)+65=75元/件
(2)目标利润下单位产品价格(目标利润的出厂价格)=保本点的出厂价格×(1+投资收益率)=75×(1+20%)=90元/件
“(2)”中“保本点的出厂价格”可替换为“(总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目标利润下单位产品价格”可另解:
目标利润=(总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投资收益率=(500000+65×50000)×20%=750000元
目标利润下单位产品价格=(总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销售量=(500000+65×50000+75000)/50000=90元/件
五、论述题1. 试联系实际论述市场营销交换职能的地位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主体空前扩大,经济全球化消费,行为趋同化与民族化并存,商品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定义加强。具体体现为:
(1)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更是生产的起点,生产更加依赖于消费和交换了。
(2)市场经济活动空间空前扩大,商品交换成功与否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3)市场交换信息支配社会再生产信息。
2. 试述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及其应用。
(1)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是一种以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为基础,通过分析产品市场地位来合理改善产品组合的方法,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创造。
(2)矩阵由四个象限构成:“金奶牛产品”,市场上占有率高,销售增长缓慢;“明星产品”,销售增长快,市场占有率高;“问题产品”,销售增长快,市场占有率较低;“瘦狗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销售增长率低。
(3)运用该法分析企业产品组合时,首先将各产品项目按坐标要求置入矩阵中相应的位置;其次,通过比较,制定扶优汰劣的计划;第三,利用该矩阵把握产品市场营销状况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