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类模拟61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______。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A
B
C
D
C
[解析] 这道题属于非常直接的识记型题目。毛泽东同志就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而其他三个选项与题干的命题无关:选项A,党的二大主要是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选项B,遵义会议主要是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党和红军的革命工作,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而选项D则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所以,要排除这三个选项。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______。
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A
B
C
D
C
[解析] 所谓精髓,就是指各个基本观点中最本质的东西。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都只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全部,所以要排除选项A。而选项B和选项D是改革开放之后,党对思想路线提出的新要求,不属于全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以,选项B和D都要排除。
3. 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二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______。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A
B
C
D
D
[解析]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下马看花”体现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研究中国国情,寻找其本质和规律。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选项A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选项B所说的分析与综合的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中基本方法之一。选项C的说法不妥,科学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必须适合中国实际。所以,以上三个选项均与本题无关。
4. 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探讨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的是______。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A
B
C
D
B
[解析] 五四期间,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最早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李大钊主张中国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认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的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这个主义就是在俄国已经取得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李大钊等已经初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思想。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陈独秀的革命理论是“二次革命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硬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其错误主要是否定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阐述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故排除选项A;毛泽东思想最早萌芽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不是第一个探讨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的,故排除选项C;瞿秋自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最早深入俄国考察并向中国人民介绍共产主义思想,并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国情,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之间的关系,故排除选项D。
5. 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的概念是______。
A.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毛主席的思想
D.毛泽东主义
A
B
C
D
B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被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的概念是毛泽东思想。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其他选项说法不准确,都要排除。
6. 毛泽东思想是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A.八七会议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D.我党颁布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A
B
C
D
C
[解析] 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选项ABD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提出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当时还没有提出该革命道路理论。所以,要排除选项ABD。
7.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一直大力倡导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曾经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并探索其规律性。毛泽东做出这一科学的界定的重要文献是______。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战争和战略问题》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A
B
C
D
A
[解析] 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论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战争和战略问题》正式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所以,本题要排除选项BCD。
8. 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______。
A.党指挥枪
B.官兵平等
C.拥政爱民
D.一切行动听指挥
A
B
C
D
A
[解析]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选项A党指挥枪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同义词,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选项C是人民解放军开展的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活动的简称,是军队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选项D属于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的内容;而选项B是指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这也是三湾改编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它不属于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所以,要排除这三个选项。
9.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A
B
C
D
D
[解析]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说到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所以,这篇文章认为题干中的原因应该是敌友问题,本题正确选项为D。
选项A所谈论的革命道路问题开始形成于毛泽东的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选项B是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的内容。选项C的说法最早出自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所以,这三个选项都与题目不符,都要予以排除。
10.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地域广大,其结果是______。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A
B
C
D
C
[解析] 近代中国地域广大,而且国家持续不统一,这使得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并且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选项A是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强大,选项B是由于封建主义的经济条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选项D则是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这三个选项都不是因为近代中国地域广大和不统一,所以,这三个选项都要予以排除。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A
B
C
D
D
[解析] 因为所有革命都是改造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以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确也是为了终结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中国,但这些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的,所以,要排除A、B和C这三个选项。
12. 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______。
A.软弱性
B.动摇性
C.妥协性
D.不彻底性
A
B
C
D
A
[解析]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自身的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选项B和选项C只是两重性之一软弱性的表现。选项D是指革命性上的不彻底,说的也不是软弱性自身。所以,要排除选项B、C和D。
1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______。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A
B
C
D
B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第一个联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联盟,本题正确选项为B。
选项C和选项D都是指统一战线的第二个联盟。而选项A只是描述了第一个联盟的一部分,不够完整。所以,这三个选项都要排除。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A
B
C
D
A
[解析]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而基本国情是指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选项B和选项C都只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原因,而选项D则是主观原因,但这三个选项都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排除选项B、C和D。
1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______。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A
B
C
D
C
[解析] 1946年解放战争伊始,党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内容规定:土地改革要满足贫雇农的要求,没收地主多余土地,联合中农,保存富农经济。该政策一直持续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所以,选项C符合建国初期的富农政策,是正确选项。
选项A的说法来自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属于1949年前;选项B也不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而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富农政策;选项D的土地政策则是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以,本题应该排除选项A、B和D。
16.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______。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A
B
C
D
A
[解析]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已不占主流,不再以对抗性矛盾为主,而代之以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它们之间可以转化,要妥善处理。所以处理不当,人民内部矛盾会转化为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矛盾会转为对抗性矛盾。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从性质上说,敌我矛盾属于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所以,选项B和选项C搭配颠倒,都是错误选项。选项D就是题干本身,不会是题干转化的结果。所以,本题应该排除选项B、C和D。
17.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会议是______。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直罗镇会议
D.瓦窑堡会议
A
B
C
D
D
[解析]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
选项A是1929年工农红四军九代会,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选项B是1935年党中央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选项C是在“直罗镇”战役胜利之后中共中央召开的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直罗镇战役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所以,这三个选项与题干要求无关。因此,要排除选项A、B和C。
18.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B
C
D
A
[解析]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选项B出自毛泽东1938年的《论持久战》。选项C出自1946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的讲话。选项D出自毛泽东在1930年一篇同名文章。所以,选项B、C和D应该予以排除。
19.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______。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A
B
C
D
C
[解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以,正确选项为C。
考研政治中的“伟大的工程”只与党的建设有关,而不代表其他任何事物。所以,其他三个选项所代表的工程与题干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无关,要予以排除。
20. 在四大前后,有人提出中国国民革命既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同时又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种子,这种观点______。
A.科学地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B.属于“一次革命论”
C.属于“二次革命论”
D.放弃了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A
B
C
D
A
[解析] 中国的一国民革命虽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一次革命论”主要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提出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将不同阶段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区别,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不能在民主主义的阶段上再加一个段落”,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两种革命论都是错误的,故排除选项BC。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认识并不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故排除选项D。
21. 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______。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所有阶级的共同专政
D.劳动人民的共同专政
A
B
C
D
A
[解析]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力量,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部分,其中不包含资产阶级,故排除选项BC;劳动人民包含农民、无产阶级,同时也包含着地主阶级和本分资产阶级,故排除选项D。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A
B
C
D
A
[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解析]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具有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排除选项B。“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凸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故排除选项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内容,故排除选项D。
23. 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把工农兵政权称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是______。
A.党的六大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
A
B
C
D
A
[解析] 1928年党的六大后,在海陆丰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我党首次把工农兵政权称为苏维埃政权。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确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并未提出将工农兵政权称为苏维埃政权,故排除选项B。古田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未提出改称苏维埃政权的内容,故排除选项C。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右倾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未提及改称苏维埃政权的内容,故排除选项D。
24.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分清敌友
C.农民问题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
A
B
C
D
A
[解析]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故排除选项B;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故排除选项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问题,中国革命的现在阶段和将来阶段的关系,故排除选项D。
25. 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文献是______。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A
B
C
D
A
[解析]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批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故排除选项B。《将革命进行到底》坚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故排除选项C。《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迎来新的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成为新时期的任务,故排除选项D。
26.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被毛泽东比喻为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的是______。
A.统一战线
B.党的组织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A
B
C
D
B
[解析]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故排除选项AC;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D。
27.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______。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A
B
C
D
C
[解析]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而选项A则是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性质,也不符合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以,本题要把选项A、B和D一起排除。
28.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______。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A
B
C
D
B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这已不仅仅是消灭官僚资本主义,还包括消灭民族资本主义。所以,消灭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双重性质。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选项A和选项C都只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而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选项D只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而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以,排除选项A、C和D。
29.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______。
A.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
C.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A
B
C
D
B
[解析] 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客观条件,不属于内在驱动力,排除选项A;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指导思想,不属于内在驱动力,排除选项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因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排除选项D。
3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是______。
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
B
C
D
C
[解析]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体经济成分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这些分散的经济形式在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来自于解放初期对官僚资本的没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过渡的经济成分;私人资本主义在中国本来就很弱小,不会占有优势地位。所以,要排除选项ABD。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______。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A
B
C
D
ABC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是指它既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所以选项B也是正确的。此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虽然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指导,但提供现实的发展模式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所以,选项D不符应排除。
2. 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是指______。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A
B
C
D
BCD
[解析] 在延安整风中,当时主要反对的错误思想是学风中的主观主义错误,学风主要是针对党员在工作中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所以,选项B和D都符合学风的实际范畴,是正确的。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加以具体分析、盲目照搬,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
延安整风针对的群体主要是我党的党员干部,不包括其他阶级和党外群众。选项A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才会遇到,党在1941—1945年的延安整风期间不会面临。所以,要排除选项A。
3.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______。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A
B
C
D
BC
[解析] 主观主义学风是指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看待问题和做工作时只基于思想观点,不从实际出发。但这种主观主义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完全不顾现实条件,只从既有理论知识(理性认识)出发考虑问题,这种倾向称为教条主义;另一种则是只从自己过往经验(感性认识)出发,虽然这些经验也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但是这些经验缺乏理论化,没有及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种狭隘的倾向叫作经验主义。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C。
选项A是指为出卖民族利益,向敌人投降、屈服的思想或行为。所以,它与主观主义角度不同,不属于同一范畴。选项D是不顾客观条件和实际可能性,盲目地硬干硬拼、急于求成,但它只是主观主义的结果与外在表现。所以,要排除选项AD。
4.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______。
A.它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和社会
B.它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战略
C.它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特点
D.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基本原理进行了大胆的超越
A
B
C
D
ABC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社会和历史,并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并大胆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毛泽东思想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排除选项D。
5.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条件有______。
A.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比较,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完整的历史经验
B.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现实条件
C.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政治保证
D.党的理论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A
B
C
D
ABCD
[解析] 毛泽东思想从遵义会议到1945年七大的十年间逐渐达到成熟的条件有: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比较,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完整的历史经验;第二,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现实条件;第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政治保证;第四,党的理论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
6.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段话表明______。
A.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提供各民族具体发展道路的现成答案
B.马克思主义只是为各国探索自己的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A
B
C
D
ABC
[解析] 恩格斯的这段论述表明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提供各民族具体发展道路的现成答案,只是为各国探索自己的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各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来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应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但这并不能说它没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排除D选项。
7.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
A.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论联系实际
B.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C.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思想路线的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
B
C
D
BD
[解析] 这是一道识记题。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中,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的目的。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D。
因为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所以,选项AC是错误的。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______。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A
B
C
D
AC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统一战线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解析] 选项A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建立的统一战线,而选项C则是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建立的统一战线。所以,本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统一战线应该选择选项AC。
选项B的历史时期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而选项D则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这两个历史时期都处于内战的状态。所以,本题应该排除BD。
9.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______。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A
B
C
D
BCD
[解析]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有了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CD。
但是,正确的革命道路不是自我党成立之日起就自动产生的,而是1928—1930年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和发现的。探索成功的标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本题要排除选项A。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______。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
B
C
D
CD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又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D。
因为两个革命的性质不同,两个革命的任务也不同,因此,不能将两个革命混为一谈,不能将后一时期的任务在前一时期内完成,所以,选项A是不对的,犯了“一次革命论”的错误。而这两个革命之间紧密衔接,也就是说,中间不容许插入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所以,选项B犯了“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因此,本题要排除选项AB。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