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判断题1.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 错
A
[解析]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产品日”,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展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
对 错
B
[解析]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3.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对 错
A
[解析]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4.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之间是对立的关系。
对 错
B
[解析]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
5.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 错
A
[解析] 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二者的标准是对世界的本质或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这一问题的回答。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源,精神和意识由物质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则归属为唯心主义。
6.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7. 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通知。
对 错
B
[解析] 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函。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或批转、转发公文。
8.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对 错
A
[解析]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9. 现代遗传学认为,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细胞。
对 错
B
[解析] 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 计算机能直接执行高级语言程序。
对 错
B
[解析] 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是机器语言程序,高级语言程序不能直接执行。
第二部分:岗位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判断题1. 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会变革,因此具有绝对的独立性。
对 错
B
[解析]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即具有相对独立性。
2. 保护学生身心安全是教师的义务。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保护学生身心安全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3.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对 错
A
[解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4. 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对 错
A
[解析] 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相互支持和补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得到实施的保证,成熟的教育政策可以转化为教育法规。
5.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学校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学校与学生不可能是平等的法律关系。
对 错
B
[解析] 学校与学生之间具有双重法律关系,既存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存在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6. 学生入校后,对学生的监护由法定监护人转到了学校。也就是说,学校也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
对 错
B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司法解释等对学校监管职责的规定,学校不是在校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学校不承担全部监护职责,只承担部分监管职责。
7. 受教育者在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与在民法上的权利能力一样,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一般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如受教育权。特殊权利能力必须要以一定的法律事实为条件。
8. 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
对 错
A
[解析] 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观察其品德心理成熟与否的主要指标。评价个体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
9. 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母鸡教小鸡啄米,这些活动与人类中教师教学生学习一样,都属于教育活动。
对 错
B
[解析] 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母鸡教小鸡啄米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不同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题干说法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观点,其混淆了动物本能和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0.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从法律的角度称其为法人。
对 错
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只能有一位。法定代表人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通常代表法人对外发生法律关系,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我国教育法律的实践中,通常由校长担任学校这个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12. 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文化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好传统。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其科学性和思想性更是密不可分。一般来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
对 错
A
[解析] 在我国的学校里,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是一致的。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是提高科学性的保证。
13.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
对 错
A
[解析]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含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14.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对 错
B
[解析]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与外界刺激无关,而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刺激的强化过程有关。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是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
1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 错
A
[解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6.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低谷现象”。
对 错
B
[解析] 在学习初期,学习效果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学习效果降低,甚至逐步减退,并出现性情易急躁烦闷的现象。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17. 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对 错
A
[解析] 有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
18. 运用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对 错
B
[解析] 运用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抽象思维。
19.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慢后快。
对 错
B
[解析]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20.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对 错
A
[解析] 一方面同伴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伴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故随着年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21. 教师和家长的期待是学生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
对 错
B
[解析] 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学生自身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是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
22.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
对 错
B
[解析]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3. 奴隶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对 错
B
[解析] 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而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24. 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教学手段。
对 错
B
[解析]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一般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25. 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对 错
B
[解析]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26. 学校把“差生”赶出学校,这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对 错
B
[解析] 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赶出学校,侵害了这些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妨害了义务教育的实施。
27.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对 错
A
[解析]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8.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对 错
B
[解析]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9. 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对 错
A
[解析] 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法律。
对 错
B
[解析]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不是立法机关,无权制定和发布教育法律。
31.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对 错
B
[解析]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成员都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的内容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32.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激励和催化作用的写照。
对 错
A
[解析]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
33. 教育良心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自律的最高表现形式。
对 错
A
[解析] 教育良心作为教育伦理的重要范畴,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又是教师道德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
34. 我国最早对教师明确提出道德要求是在商周时期。
对 错
A
[解析] 我国最早对教师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是在商周时期。但此时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尚未正式形成,因此,这一时期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大多夹杂在政治道德之中,尚未有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
35.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对 错
A
[解析]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36. 教师虽然从事的职业相同,都是教书育人,但学科不同,专业各异,因此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
对 错
B
[解析]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发展教育专业素养。
37. 首先提出“心理年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比纳。
对 错
A
[解析]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首次提出“心理年龄”的概念。比纳智力测验由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题目组成,依据完成这个难度系列中题目的多少,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年龄,称之为心理年龄。
38. 上课时听着听着走了神,脑子里还想着昨晚看的电视剧,忽然听到老师叫你名字,却没听到老师问什么问题。这种意识状态属于白日梦状态。
对 错
A
[解析] 白日梦状态是指意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其产生与维持不需要主动的注意力,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题干中学生所处的意识状态属于白日梦状态。
39. 漫无目的的幻想也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
对 错
B
[解析]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①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②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③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因此,漫无目的的幻想不是问题解决。
40.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对 错
A
[解析]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