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题1. 教育是______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三、填空题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4. ______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读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______和教学大纲、教材是课程的三个文件层次。
6. __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
7. ______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8.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______。
9. 学校课外活动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____。
五、案例分析题(9分)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我一看自己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心里很高兴,感觉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是72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
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新课改提倡的评价观。新课改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具体体现在: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案例中老师说学生考了“全班倒数第四”却没有帮助学生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因而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2)评价主体和内容多元化
应试教育唯分数至上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方式多样化
案例中只体现了纸笔测验的传统评价方式,所以不能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4)注重评价过程
案例中老师只看到学生考试成绩的结果却没看到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所以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教育心理学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9分)1.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复习老师在课堂讲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由材料可知,学生小王的成绩不理想,是由于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建议他采用以下两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一)复习策略
(1)复习时间:
①及时复习:注意每次复习时间的长短。并与分散复习结合起来。
②系统复习:反复复习,依据遗忘曲线;首次复习一天以内,第二轮复习在一周内进行,第三轮复习在半个月内进行。第四轮复习在一个月内进行。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2)复习次数:过度学习达到50%的时候复习效果最佳。
(3)复习的方法:①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②多感觉通道协同作用;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
(二)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该策略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
(1)群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归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根底,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摘录和划线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重点,许多研究发现,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课文中的重点。比单纯地接受现成的概括语更能促进理解与记忆。此外,将所学内容列个提纲,逻辑清晰便于记忆,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提纲可以将整个内容的核心思想及其有关细节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现出来,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