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三、判断题2.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学校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确定并予以保障。
对 错
B
[解析]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是其法人代表,即举办者,是保障教师待遇的主要义务主体。
3.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对 错
A
[解析]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 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对 错
A
[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①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对 错
A
[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6. 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导致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对 错
A
[解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与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习中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7.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式体现为师生人格平等之上的合作模式。
对 错
A
[解析]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式体现为师生人格平等之上的合作模式。
8. 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对 错
A
[解析] 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9.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对 错
A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10. 学生既想去看电影又想去准时上课的内心冲突属于双重趋避冲突。
对 错
B
[解析] 学生既想去看电影又想去准时上课的内心冲突属于对两种有吸引力的事物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动机冲突,即双趋冲突。
五、论述题(每题8分,满分16分)1. 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
(1)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各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此外,备课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如下: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结构合理;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态度从容;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作业的布置要适当,内容要涉及多个方面,难度要合适,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同时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作业的指导要恰如其分,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要加以肯定;批改作业要认真。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时,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钻研;发挥集体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这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当日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按时交作业;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查明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家长联系,共同商定督促与教育的办法等。
(5)学业成绩的评价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与他人评价、项目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等。
2. 试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关系。
(1)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2)新课改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知识是指概念、原理、规律等,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技能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动作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也即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