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2014年10月20日,在人民微博“对话官微”推出的《全国政务微博办实事排行榜》第13期榜单中,“@西安发布”一周10次回复网友提问,获当周榜单冠军,“@北京12345”因一周回复网友8次荣获亚军。
据统计,在“政务微博办实事七宗最”第13期中,“交通”“违法收费”“强买强卖土地”等成为高频词,反映了近期对话官微网友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最佳回复地区的统计中,北京以179条回复的绝对优势占据榜首位置,安徽、陕西两省位列二三名。
为了减少“面子账号”和“僵尸账号”,扩大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人民微博对话官微平台同时推出《政务微博办实事回复排行榜》和《政务微博办实事地区回复排行榜》两大榜单。希望通过“红榜”形式,鼓励先进,以期让更多的政务微博账号发挥实际效用,建立政务微博与网友沟通快速、便捷、高效的良好生态环境。
人民微博推出的政务微博办实事平台——对话官微正式上线以来,已经收到网友反映的各种问题6379条,官方账号回应688条。网友选择人民微博首页中的“对话官微”,即可向官方微博账号反映问题,实现官民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根据背景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语言流畅:
3.字数800~1000字。
[范文]
利政务微博之器 善社会管理之事
在这个“微博力”的时代,政务微博日益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新平台,“微博问政”让微博的政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开设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政务微博仍然存在着缺少与网民互动交流、信息过于陈旧等问题。因此,善社会管理之事,应利政务微博之器。
扎根基层百姓,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政务微博作为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目前已得到了网民反响与关注,政务微博只有进基层、进社区,才会接地气。然而,由于一些部门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微博成摆设,政务微博仍然没有完全与百姓互动起来,因此,让政务微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政府平等地与百姓沟通,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够把服务的功夫做到位,做到家。
注重微博规划,使政务微博“专业化”。当前,全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所谓“微言大义”,意义便在于此。然而,目前政务微博还处于分散和无序的发展状态,同时,短期作秀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引导政务微博向集中式、一站式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体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政务微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运作。
明确知行合一,促微博问政“行动化”。微博问政,已经成为党执政兴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利用政务微博提供更为细致入微的服务,接受网民咨询、投诉、监督,是党和政府形象的有效展示,同时也是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提升。所以,公务人员开微博,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树立公仆意识,以豁达、真诚、宽容的心态,正确对待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大厦将立,必先筑基,预立社会管理之大厦,必先筑好政务微博之基石。让政务微博真正成为了解民意、与民沟通的桥梁,就必须做到扎根基层百姓,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注重微博规划,使政务微博“专业化”;明确知行合一,促微博问政“行动化”。唯此,方能促使政府社会管理真正为民解答、为民解困、为民谋利。
2.
【背景材料】 2014年5月14日,国家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4》。报告反映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含省、自治区、直辖市),327个地级、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的信息社会发展水平。
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信息社会总指数(ISI)达到0.4712,同比增长12.4%,增速较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全国信息社会保持加速发展,已有5个省份、2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其中,北京、上海仍处于领跑地位。
随着区域分工合作的深入发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深,东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的板块效应突出。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成为推动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合背景材料,围绕“信息化建设”,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鲜明,分析深入;
2.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行文流畅;
3.1000~1200字。
[范文]
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超越百分之五十的城市化率让我国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家。城市化建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升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分依赖征地扩张所带来的“城市病”,诸如公共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部分群体边缘化等,使城市陷入发展困境。纵观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信息化建设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信息化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这会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诸如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中高速短距离信息传递等关键技术,以及互联网、无线网络等在内的各种网络信息传输技术,与不同行业的应用结合需要不同的技术,数量非常庞大,这也对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分外严格。此外,信息化城市建设有利于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向这些信息产业集聚。可见,城市信息化建设将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科技创新浪潮。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城市信息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掌握核心技术的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高效便利的适应信息化城市的管理模式。这将使政府的管理呈现出一种动态和透明的趋势,对于消除官僚主义和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网络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时滞性和静态性的弱点,而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特点。网络信息传递的快速和及时,使信息的发布和反馈能够及时进行,为城市的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城市通过网络宣传了各种政策,扩大了服务职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城市工作的透明度,这有利于遏制进而消除官僚主义,也有利于反腐倡廉,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民生。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新增三亿多人。但从国内目前城市化、工业化的现实来看,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城市病更加突出: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医疗资源紧张、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压力、城市安全监管难度加大等。这些问题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信息化城市的建设将借助于全面的集成的智慧技术,建立统分结合、协同运行的城市管理智慧应用系统,通过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更深入的智能化,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的协调高效运行,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更和谐。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信息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们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为城市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3.
【背景材料】 2012年以来,受海内外诸多不利经济因素影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制造业集中的珠三角尤为明显,但这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该地区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产生“阵痛”难以避免。2012年8月,在关闭中国最后一家工厂后,阿迪达斯又传出将与中国300家代工厂终止合作的消息。之前另一行业巨头耐克已经关闭了中国生产线。与此同时,同其他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样,珠三角IT制造业正在经历一股“返乡潮”,电子行业市场状况很是糟糕,订单锐减。
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从增量扩张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存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2014年12月29日,2014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导、研究员黄群慧指出,在“新常态”转变过程中要警惕工业从工业增长的失速风险和失衡风险,其关键是发展好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请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2.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1000~1200字。
[范文]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关闭其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大批美企被传撤离珠三角……一连串新闻事件让人嗅到困境中国内制造业外贸企业山雨欲来的气息。我国进出口增速下滑,众多外企老板叫苦不迭,创造了辉煌与奇迹的“珠三角模式”在危机的冲击下弊端渐显。倒闭潮唤起人们的深思,李克强总理在江苏考察时特别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发展目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外部因素使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长期依赖欧美传统市场的我国外贸企业还没来得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在欧美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下进入寒冬。欧债危机加剧、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加之欧美对中国高筑贸易壁垒,直接导致珠三角出口加工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我国的外贸制造业主打来料加工,依赖优惠的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订单,而如今这已不是优势了。特别是对利润较低、相对简单的产业如服装业,很多跨国企业将其生产工厂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技术含量单一、依附性过强、失去自主权等致命的缺点让企业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袭来时一蹶不振。如果中国经济不加快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步伐,必将在曾经的“优势”上惨遭淘汰。
内部因素是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外因始终通过内因起作用。此次危机之前,我国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缺陷已初露端倪。原材料价格上涨、税费负担重、管理效率低、成本高等压力在依赖廉价劳动力取得的利润遮掩下其实早已存在。我国流通产业也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低,城乡发展不均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继而引发低层次恶性竞争。忆往昔,劳动产业发展靠人口红利;看如今,资本上涨订单价格反压低。中国制造的悲惨境遇正在警告国人,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力终将被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所取代,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终将被致力于优化升级的产品所取代,没有掌握自主营销渠道和产品定价权的企业终将被掌握核心科技和品牌营销的企业所取代。这是危机四起的传统制造业留给国内其他企业的重要思考。
当前,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核心。为此,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等有效手段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实现产品从“量”多到“质”高的转变,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