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10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______不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A.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B.某直辖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C.某集团公司关于“十二五”的发展规划
D.某省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的规划
A
B
C
D
C
2. 下列______不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A.某设区的市级国土利用开发规划
B.某直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C.某省能源发展规划
D.某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林业的发展规划
A
B
C
D
B
[解析] 选项B属《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
3. 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属该体系构成的一部分
B.综合性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属于该体系的一部分
C.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不属于该体系的一部分
D.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根据技术导则制(修)定
A
B
C
D
C
4. 下列哪个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______
A.全程互动
B.公众参与
C.早期介入
D.可操作性
A
B
C
D
A
[解析] 选项BCD属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的原则。
5. 下列哪个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______
A.一致性
B.科学性
C.层次性
D.早期介入
A
B
C
D
D
6.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B.评价指标是量化了的环境目标
C.评价指标值都应是定量的指标值
D.不同规划时段应满足的环境目标可以不同
A
B
C
D
C
7.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分析的内容。
A.规划概述
B.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C.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D.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A
B
C
D
B
[解析] 选项B属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8.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概述的内容。
A.规划的环保设施建设
B.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C.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D.规划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
A
B
C
D
C
[解析] 选项C属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9.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关于规划协调性分析,下列______是错误的。
A.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B.筛选出与本规划相关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和产业政策,并分析本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
C.分析规划与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功能定位、开发原则和环境政策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
D.分析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各规划要素与下层位规划的符合性
A
B
C
D
D
[解析] 选项D的正确说法是分析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各规划要素与上层位规划的符合性,重点分析规划之间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10.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规划协调性分析时,应筛选出在评价范围内与本规划所依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同的______,并在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逐项分析规划要素与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A.上层位规划
B.同层位规划
C.下层位规划
D.所有层位规划
A
B
C
D
B
1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通过规划协调性分析,主要应做的内容是______。
A.筛选备选规划方案或规划调整备选方案
B.指出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
C.提出修改规划方案
D.明确规划的不确定性因素
A
B
C
D
A
[解析] 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案,或综合规划协调分析结果,提出与环保法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规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12.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应重点分析______。
A.规划实施依托的资源、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
B.规划产业结构、规模、布局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
C.规划建设时序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
D.规划实施依托的法规、政策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
A
B
C
D
A
13.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A.估算关键性资源的需求量
B.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C.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D.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A
B
C
D
B
[解析] 选项属规划开发强度分析的内容。
14.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A.规划实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预测
B.规划实施产生特定污染物的环境影响预测
C.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连通性、破碎度及功能等的影响预测
D.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A
B
C
D
D
15.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关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是评估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等)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现状及利用水平,不需考虑累积环境影响
B.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要重点判定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
C.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要重点判定规划实施是否导致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丧失
D.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是一个动态分析过程
A
B
C
D
A
16.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的内容。
A.论证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的合理性
B.论证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C.论证规划方案与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符合性
D.论证规划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A
B
C
D
C
[解析] 选项C是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17.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从保障区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下列关于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消耗(或占用)资源的市场供求状况有所改善,能否解决区域、流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B.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依赖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能否使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高
C.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依赖的环境状况整体改善
D.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所在区域经济有一定的长足发展
A
B
C
D
D
18.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高的行业规划,在综合论证时,其重点是______。
A.论述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B.论述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布局(及选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C.论述交通设施结构、布局等的合理性
D.论述规划选址及各规划要素的合理性
A
B
C
D
B
19.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于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等规划,在综合论证时,其重点是______。
A.论述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B.论述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布局(及选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C.论述交通设施结构、布局等的合理性
D.论述规划选址及各规划要素的合理性
A
B
C
D
D
20.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______实施后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方面的建议。
A.所有的规划方案
B.推荐的规划方案
C.现有的规划方案
D.备选的规划方案
A
B
C
D
B
2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
B.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应具有可伸缩性
C.如规划方案中包含有具体的建设项目,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具体简化建议
D.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包含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方面的建议
A
B
C
D
B
22.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如规划方案中包含有具体的建设项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
B.对建设项目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等要求
C.无需对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环境准入
D.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具体简化建议
A
B
C
D
C
23.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的环境影响预防对策和措施。
A.建议发布的管理规章和制度
B.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
C.设定环境准入条件
D.生态补偿
A
B
C
D
D
[解析] 选项D属于修复补救措施。预防对策和措施可从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建议发布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设定环境准入条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
24.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的修复补救措施。
A.生态修复与建设
B.清洁能源与资源替代
C.设定环境准入条件
D.环境治理
A
B
C
D
C
[解析] 修复补救措施主要包括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补偿、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与资源替代等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1. 下列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______。
A.国家煤化工发展规划
B.某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C.某省旅游部门组织编制的旅游开发专项规划
D.某设区的市级林业部门组织编制的林业开发专项规划
A
B
C
D
ACD
[解析]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一土三域十个专项规划”都属导则的适用范围。
2. 下列______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D.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A
B
C
D
ABC
3.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______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A.规划研究阶段
B.规划纲要编制阶段
C.规划报批阶段
D.规划启动阶段
A
B
C
D
BD
4.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有______。
A.全程互动
B.一致性
C.整体性
D.科学性
A
B
C
D
ABCD
5.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A.科学性
B.层次性
C.公众参与
D.早期介入
A
B
C
D
CD
6. 下列______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内容。
A.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和制约因素
B.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C.编制跟踪评价方案
D.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A
B
C
D
ABCD
7. 下列______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
A.公众参与
B.规划纲要初步分析
C.编制后评价方案
D.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A
B
C
D
ABD
8.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评价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能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政策、法规的要求
B.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能体现规划的行业特点及其主要环境影响特征,符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C.评价指标的选取应易于统计、比较和量化
D.国内政策、法规和标准中没有的评价指标值可由编制单位自行确定
A
B
C
D
ABC
[解析]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要求,如国内政策、法规和标准中没有的指标值也可参考国际标准确定;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经过专家论证,给出半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说明。
9.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分析应包括______。
A.规划概述
B.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C.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D.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A
B
C
D
ABD
[解析] 选项C属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10.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规划协调性分析时,筛选出在评价范围内与本规划依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同的同层位规划后,重点分析规划与同层位的______等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A.环境风险
B.环境保护
C.生态建设
D.资源保护与利用
A
B
C
D
BCD
1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______。
A.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
B.规划重大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
C.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D.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A
B
C
D
ACD
[解析]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及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三个方面。
12.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______属于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A.博弈论
B.智暴法
C.情景分析
D.德尔斐法
A
B
C
D
ABCD
[解析] 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较多,主要有:核查表、叠图分析、矩阵分析、专家咨询(如智暴法、德尔斐法等)、情景分析、博弈论、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等。
13.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包括______。
A.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B.影响预测与评价
C.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D.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A
B
C
D
ABCD
14.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开发强度分析的内容包括______。
A.估算关键性资源的需求量
B.估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C.估算规划实施的生态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D.估算规划实施的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量
A
B
C
D
ABCD
[解析] 规划开发强度分析的内容类似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量包括生物量、植被覆盖率、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生境损失量、水土流失量、斑块优势度等。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